如果平时没有照顾到自己的需求,很容易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发生情绪崩溃的情形。

 

在我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我看着教养压力越来越大,过去的父母没有今日的父母这么紧张,今日的父母在各方面(如财务、技术、个人和后援)都感受到压力。 你筋疲力竭、心烦意乱,都不是你的错。 但身为父母,你有责任化解自己的压力。 如果你的父母鹰架不太牢固,一场强风就会把它吹垮,你将无法提供孩子所需的架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从你身上学习基本的应对技能,例如情绪控制和抗压性。

 

你可能会哀号,该做的事已经做不完了,还得要照顾自己。 坦白说,我现在主要是在对母亲们说话,而不是父亲们。 今日的父亲比他们自己的父亲、祖父做得更多,但在照顾孩子上,他们仍旧做得比伴侣少。 另外,职场妈妈还有一个额外的压力,那就是她们相信自己应该要能处理好这个状况。 当然,她们很累,压力很大! 但是,当她们「应该」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时,却「自私」追求事业的满足感,这令她们感到内疚。 内疚只会让养育孩子更加困难。

 

照顾自己就是照顾孩子

「照顾好自己很重要」,如果没能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你无法好好养育孩子,不过这一点却被忽略到难以置信的地步。」 儿童心智研究所自我照顾专家艾曼纽(Jill Emanuele)说:「这就像搭飞机听到的广播一样,先戴好自己的氧气罩,再去帮你的孩子戴上。 如果你跑来跑去,做了很多事,已经筋疲力尽、招架不住,你将无法再关心孩子。 压力会随着时间积累,等你爆发崩溃时,你会感觉非常懊悔。」

 

在忙碌单调的日常生活中,你可能没有精力追踪孩子的情绪起伏,但毫无疑问,孩子绝对在追踪你的情绪起伏,尤其是吃、喝、拉、撒都仰赖你的学龄前儿童。 他们在看、在听、在接收你发出的每一个信号,甚至是你没有意识到的信号。 当孩子用整整一个小时,告诉医师他多么担心爸妈因为工作忙到焦头烂额,这整个疗程中孩子都不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治疗方面也没有进展。 他不敢告诉你一项重要的学校作业,或是吐露自己的问题,因为他害怕惹你心烦,或是增加你的负担,孩子将会得不到支持,需要独自承受着他的担忧。

 

要支持孩子的情绪反应,我们得承认自己也有情绪需求,练习加强自我照顾。 经由观察你,孩子会学到情绪修复的宝贵价值。 我们都希望孩子懂得如何放松,不是吗? 从来没有父母对孩子的深切期盼是,长成一个竭尽全力却愁云惨雾、生活一团糟,对待自己、周围的人都不好的大人。

 

如何给自己搭建鹰架?

给孩子搭建鹰架,你需要提供架构、支持和鼓励。 给自己搭建鹰架,你也要有同样的坚持。

 

可行的架构

你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一切,过着充实的生活。 但假如你们的生活变成无止境的赶场、老是快迟到,常常面临着时间安排出状况就要毁全家的威胁,这就是一个无法维持的生活模式。 即便你心里还有疑虑,仍旧要减少行程,安排可行的时间表——其中要有陪伴孩子的亲密时间,也有自己的休息时间。

 

顾好自己的健康

要衡量你是否支持自己、顾好自己,可以问问自己:「我会这样对待我的孩子吗?」 你替孩子报名运动健身课程,但你自己有没有抽时间运动呢? 你要求孩子每天吃5种蔬菜,睡眠务必充足,为什么不对自己有同样的要求呢? 如果你看到孩子为了作业紧张,你会建议他休息一下,不会逼他到筋疲力尽; 如果孩子在学业上、身体健康上或情感上有了困难,你会求助于专家; 那当你生病或陷入困难时呢? 你能否不顾一切鞭策自己呢?

 

当你忽视自己的感受时,就是在向孩子示范你不重要。 孩子会记在心里,到他们长大时可能做同样的事。 照顾自己,包括自尊、自重、自我同情和自我肯定; 需要时向人求助、吃好、睡饱、规律运动,就是在支持自己。

 

鼓励自己的努力

即使你的生活和你的孩子都不是「完美的」,你也要向自己保证,身为母亲或父亲,你做得很不错了。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做得很糟,我敢说,如果你对孩子发怒,或者为了孩子心烦,十之八九是因为你觉得自己是不够好的家长。

 

「感觉自己很失败」,这个情绪一点都不健康,更不能让人放松。 为了你好,也为了孩子好,最好不要把它带入家庭环境中。 你难免有时在教养方面犯了错误,恭喜你! 你是凡人。 谁都有不顺心的时候,承认这一点,接受它! 你就能平静下来,鼓励自己下次试着做得更好。

 

让自己休息一下吧!

我们的社会对父母很无情,即使父母已经竭尽全力。 在网络上时常可见羞辱其他母亲的情形,霸凌、批评他人的育儿选择,从母乳喂养(或不喂母乳)、让孩子吃糖、到重返职场或全职育儿的决定,统统都要管。

 

这种风气造成许多不必要的不安全感和沮丧,让父母开始担心,如果他们哪件事和其他父母做得不一样,他们的孩子就落后了。

 

由于担心外界的批评,你刚学走路的孩子可能比你还要忙。 光是犹豫要不要报名婴儿瑜伽班,你可能就注意到亲子社群的其他妈妈扬起了眉毛。

 

就如某个压力很大的妈妈跟我说的,「莫莉如果在上幼儿园前没有开始学华语,那就太晚了。」 这位妈妈有一份要求很高的全职工作,她的2个孩子也是任务繁重,而她自己已经多年没有进行健康检查。 她说:「为孩子尽所我能,那是我的首要任务,如果我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或者稍微放下我的责任,那我就是糟糕的父母。」

 

每次听到父母说:「孩子的事优先。」 我就想问:「这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根本是陈腔滥调,是早就过时的观念。

 

我们必须停止盲从着过生活,仔细想想自己的家庭此时真正的需要,如果你都没钱吃饭了,找工作才是第一要务,如果「房子都着火了」,上空手道这件事并不急。

 

几年前,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闭症幼儿,泪眼汪汪坐在我的办公室,他们非常怀念2人单独出门约会的夜晚,但这个念头让他们深感内疚。 我鼓励他们拜托家人每周照顾儿子一个晚上,或聘请一个专业保姆来照顾有特殊需求的孩子。

 

这位母亲说:「保姆很贵,我们请不起。」 我说:「你们不请的代价更大!」

 

让每周能有一晚,把婚姻摆在第一位。 如果这对夫妇没有共处时间,养育自闭症儿子的压力,最终可能让夫妻关系承受不住,落得分居或离婚、变成2个家庭,育儿费用也会增加。 如果他们分手,情感和经济生活会更加困难,为了儿子好,他们真的不能不照顾好2人的关系。

 

如果你觉得累了,最要紧的是休息一下,重新充电。 在繁重职责的限制下,调整作息,加入你的休息时间。

 

我们都生活在全天24小时无休的工作文化中,这种文化让我们以为休息时间不存在,当你只树立「忙碌不堪」的榜样时,孩子会学到:成年和「成功」、压力大和不快乐画上等号。

 

应该要让他们知道,成功代表每天可以冥想5到15分钟、可以静心阅读、坐在后院放空、外出散步,或刻意离开手机,远离现代生活的轰炸。 务必让孩子明白,放下电子产品对精神健康很重要,每个人都应该保有与世界断开连系、和自己重新连结的时刻。

 

与自己重新链接并不难,只要反思一下你的这一天,你的感受和想法,仔细看看你的脑子里在想什么,什么让你高兴,什么令你困扰。 在理想情况下,你的孩子会看到你反思、表达你的想法,并试图做出调整。 透过观察你,他会学到自己该怎么做。

 

每天5分钟,就能让父母和孩子更亲密、思虑更清晰

坐下来思考是面对世界的有用方法。 如果每个父母和孩子每天都能坐在一起,盯着墙看5分钟,他们会感到更亲密、头脑更清醒。

 

你必须接受「有权休息」的想法。 如果你偶尔收工下班,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这么做真的没关系。

 

第一步:决定你需要什么样的休息。 15分钟的独处? 去散步或跑步1小时? 要一整天还是整个周末的时间?

 

第二步:无论你的决定是什么,安排好相关的人事物。 你的教养鹰架不是监狱,它是用来提供支持的,你也可以支持自己。

 

然而,自由不是免费的,你的休息时间将取决于可用的资源。 对双亲家庭而言,安排休息时间比较容易。 如果你们负担得起保母费或夏令营,或家附近有人能让孩子寄宿一晚,那就太好了。 说服家人、邻居、朋友,提出你的需求,然后找机会回报。

 

孩子未满12岁时父母的自我鹰架支持

让身体休息一下:年幼的孩子非常需要你的时间和注意力。 「我不过是朝另一个方向看了1分钟」,这句话是父母们的恶梦,难怪你觉得自己无法休息,甚至无法转移视线。 但是婴儿和幼儿的父母也有权偶尔休息一下,这只是一个后援安排的问题,你去哪找来5分钟的时间,坐着什么也不做呢?

 

当孩子午睡或在婴儿床里静静玩耍时,抵抗「处理几件事」的冲动,把时间用来照顾自己。 很简单,躺在床上、坐在椅子上,深呼吸5分钟。 这5分钟的独处时间,就足以让你充饱下个小时所需的电。

 

不管你的孩子多大,告诉你的孩子,你需要休息一下。 透过树立自我觉察和重视恢复、放松的榜样,你在教导孩子辨识自己不堪重负的感觉,也在告诉他如何面对与解决这些感觉。

 

孩子超过12岁时,父母的自我鹰架支持

让情绪休息一下:青少年的生理需求不高,但是他们可能会让父母在情绪上感到疲惫。 如果你的大孩子在学业或社交问题上挣扎,你也会经常感到痛苦。 如果你有一个不快乐的孩子,你不会比他更快乐。

 

该怎么做,才能从烦恼青少年问题的精神折磨抽身而出呢?

 

阿曼纽医师说:「我会引导父母问自己:『此刻正在发生什麽? 现在一切都好吗?』 你的孩子也许没有那么快乐,但在这一刻,他很安全,受到照顾、吃得好、并未受苦。 这一刻,你可以打破先前的观点。」

 

焦虑是因恐惧着、担心着尚未发生的事,好比「我儿子会不会一直没有朋友,一直这么可怜?」 尝试让自己立足于当下,对自己说:「现在没有什么问题,世界不会在接下来的5分钟内毁灭。」 如此便能在那段时间里,降低情绪的冲击。

 

课程推荐

我意识到原生家庭有创伤和痛苦,是好是坏?
🔻 无法告人、无人理解的童年阴影和心灵创伤
🔻 注定无法消解被家人、亲友背叛/出卖的不甘和愤怒?
🔻 希望消除家庭成员或朋友之间隔阂的人
🔻 心灵困苦:失落、疏离、轻生念头、莫名的情绪等
🔻 家庭丑闻:酒瘾,毒瘾,家暴,送养,外遇,重男轻女
🔻 个人非常艰难的情况:如无原因的情绪困扰,家庭悲剧, 不信任感,忧郁,没自信,不被爱
 
出生在什么原生家庭,这是我们无法选择的。
对自己生命最大的漠视不是厌恶和拒绝它,而是根本看不见它!
就因为我糟糕的原生家庭,我的人生就因此而被贴上永世不得翻身的标签?
 
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摆脱原生家庭的伤痛和累赘,从而成为自己喜爱的那个自己。这必将是你的出口。🎊
 
💗你将获得💗
🔶 放下偏执与焦虑,不做 “加害者”或“施害者”。
🔶 提高伴侣情商,找到和家人自在相处的模式,改善之间的关系。
🔶 扭转负面家庭局面,重获自尊与自信和强大内心,告别冷战和争吵。
🔶找到您内心的答案
 
Annie导师拥有德国Dr.Bertold Ulsamar授证家族系统排列导师资格。 超过20年实践及多年教授NLP的经验,10年的辅导义工,20年的个人与团体辅导经历,善于整合应用不同学派的个人与团体治疗手法。
 
本工作坊公开于任何关于家庭, 个人议题, 人际关系,工作及疾病等问题。
 
 
📞欢迎来电或whatsapp询问:+6019-345 2255
📲 电话预约课程咨询: https://bit.ly/appointmentenquiry
促销中
RM1,900.00

RM 1,900/一人 RM 3,000/ 夫妻

声明:本站发布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尊重原创,人人有责。 本网站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或立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由于立即发布操作,我们无法实时监控所有文章。 如有侵权,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emr@emr.my 以进行删除。
为了改善您在我们的网站浏览体验,请允许我们运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