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心理咨询复盘:原生家庭,是一切的根源吗?(转自网络)
前几天收到粉丝留言:
可不可以聊一期有关“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影响”的话题? 比如我,我母亲属于奴隶性格,(夫唱妇随,唯命是从,老国企上班到退休,一切听从领导指挥的性格);父亲属于酒蒙子性格(喜欢喝能喝酒,极度倔强,说一不二。)我有时是母亲性格,对领导毕恭毕敬;有时又是我爸性格,翻脸不认人,但更多时候应该属于汉奸性格(两幅嘴脸),似乎做个正常的,不卑不亢的人很难。
看到这段话,我忍不住打开电脑,和大家聊聊10年咨询经历里,我看到数以万计的“原生家庭”。掏心窝,总结起来4句话—
-
没有人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就像没有人能拥有完美的体检报告一样。
-
不管父母怎么努力,孩子都有可能批判家庭。
-
父母往往是非常匮乏的,从精神到物质,都有自己的局限。
-
厉害的人,不是生在完美家庭,是超越原生家庭。
聊原生家庭,不是为了刨祖坟和甩锅父母,而是全然的自我负责。过去的让它过去,未来的我们可以创造。做自己的原生家庭,因为我们也是孩子的“过去”。
什么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这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效仿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影响子女日后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
哈佛大学有一项长达35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我们和父母关系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研究把你和你父母的关系,分成四个等级。第一,非常亲近;第二,友好温暖;第三,勉强可以接受;第四,紧张冷淡。结果令人十分震惊。
凡是那些报告他们与母亲的关系是第三或者第四等级的,91%的人在30到50岁的时候就被诊断出了患有严重的身体疾病,和父亲的关系等级是后两者的30到50岁被诊断出患有重疾的比例也同样高达82%,同时和父母的关系都处在第三第四等级的人,结果简直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他们在30到50岁的时候儿,竟然100%都患有身体的重疾。
原生家庭,不仅以生理遗传的方式影响着我们,还会对我们的今天、未来、身心都有重大的影响。
我们之前写过安全感和依恋关系,原生家庭给孩子的爱和力量,就是积蓄一生的财富
原生家庭,是怎么伤害我们的?
我曾经在微博上写道:
一张双人床上,至少躺着六个人。
一对夫妻,和彼此的原生家庭。
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原生家庭。
那里埋着我们重大选择、亲密关系、人生轨迹的雏形。
就像系统出厂设置一样,家庭是我们最大的1.0系统更新来源。被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要么持续被害,要么持续害人—-难道这种魔咒轮回就不能被打破吗?
从小被持续忽视、打骂、暴力的孩子,更容易习惯极端的表达,容易在社交上展现出巨大冲突。安全感、自信心、胜任力更差,更不容易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往往,这种创伤性的成长环境,还会被复制和传递。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说的就是压力下持久、普遍、自我归因式的心理崩溃,导致的抑郁和无力。
对痛苦无可奈何又无所作为。这是最糟糕的境遇。
绝大多数童年陷入过极端原生家庭的孩子,都更容易陷入黑暗。惯性的压力、冲突、虐待也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如何超越原生家庭?
如果你已经在原生家庭了,你也改变不了现状,如何逃离?虽然大多数父母初心都是“爱”的,但常常是“错爱”,变成了伤害。
你可以做五件事来让你免受他们的情感控制与歪曲信念的影响。
(1)放弃“拯救者”的角色。
(2)圆滑一些,避其锋芒。
(3)引导互动的走向。
(4)为自己创造空间。
(5)制止他们。
假如原生家庭让你觉得压抑、疲惫、不堪重负… 甚至你发现父母像不成熟的孩子,让你觉得特别有压力…尝试有边界的表达。为自己负责,不抱怨但也不当“圣母”。温柔坚定的表达“不”,也可以快乐的做自己。如果你不想要让孩子受到
原生家庭的营销,要想帮孩子更好的破解原生家庭魔咒,父母一定要:
- 避免忽视、暴力、责骂等极端的养育方式;
- 识别孩子的压力信号,帮孩子翻译情绪
- 接纳孩子的情绪感受,之后再引导行为
- 避免直接的攻击和否定,多支持和关注孩子
- 引导孩子合作,表达情绪,解决问题
- 尽量做心智成熟的父母,别让孩子继续在破坏性的创伤环境里成长
没有天生的坏孩子,也没有“矫情”这一说,3000多万抑郁症儿童都在用身心俱损的童年告诉我们—不是孩子太作妖,是成长的伤痕太重!
家庭该为孩子遮风挡雨,而不是给孩子狂风暴雨!
做孩子的“心灵合伙人”,不做孩子的仇人!做孩子的“支持者”,不做孩子的“毒土壤”。
相信原生家庭定一切的人,活成了原生家庭。
相信自己永远能成长的人,超越了原生家庭。
人生拿到的剧本是上天给的,怎么演绎,全靠自己定义。
写在最后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伤痕,只是多少而已。
无论是被谁养大,经历了什么,当我们成为父母,就有机会重走一次童年,重温往事,重新修正和审视自己和原生家庭的关系。
养孩子,本身就是长自己。越能接纳“没有完美的童年”,越能成为更好的父母。
每个人的成长都带着伤痛,即便没有外力,内在的斑痕已经让人心充满了苦楚。
看到,接纳,和解,放下,才知道过去的让他过去,未来的靠自己赢来。
“父母已经给了我,他们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爱”
“父母也会做错”…
看到更多面的过往,帮我们理解哪些是别人的问题,哪些是自己的困惑。不为别人继续买单,也不在自己的苦海里沉沦。看到故事背后的故事,看到一个人的经历,对每个大人来说,是理解生命,对每个家长来说,是理解孩子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做自己的原生家庭,也超越过去,做好孩子的原生家庭。
课程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