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圣吉在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指出:“心智模式”是根植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至图象、印象。

我们通常不容易觉察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管理教练在企业管理中承担新的角色,并不是为被教练者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是利用教练的方法反映员工状态,让被教练者主动觉察自己的状态和理清自己的目标,并会对被教练者的表现给予有效的直接回应,从而调整自我状态达到目标。

01 镜子

教练是一面平面镜,以中立、客观的身份运用教练的技巧真实反映被教练者的心态、行为和当下的状态;镜子不会告诉你如何穿衣服,但镜子会让你看到自己穿得怎么样:镜子反映被教练者现在的位置,让他看到新的方向以及更多的可能性。教练要引导被教练者的焦点看到问题所在,看到其盲点所在。现代心理学发现,人们往往在很小的时候,通常1——8岁左右就形成了自己潜意识固有的价值观,之后的岁月他所做的事情就是去收集证据证明自己这一套是对的。所以如果你要他去改变自己以及教导他如何去改变,他通常都很难以接受。

教练的作用就是最好让他自己去发现,越能引导他看清自己的问题,对方迁善就越快。

老子《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当然,教练一个人的前提是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愿意进步的。每个目标上面都有更多的选择。

02 指南针

教练是指南针,清晰指示被教练者要去的方向以及所处的位置,使之更有效率和更快地达成目标。教练是一个有方向的过程,没有目标就没有教练,但指南针不会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方向,这就是教练技术“价值中立”的表现。教练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事实上就是如同一个指南针,除了引导被教练者看到自己的盲点——自己的问题的所在,更为重要的是看到他自己的目标所在。目标比盲点更为重要,因为看不到自己的目标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是他的盲点。

教练也不会给受教练者制定的计划进行具体明确的指示,因为这样,往往会限制被教练者的主观能动性,限制其潜在能力的开发。总之,不管受教练者选择什么目标和路线,教练都像指南针一样为他们掌舵,从而使被教练者最有效地实现目标。

03 催化剂

为什么说教练要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主要是意味着教练激发被教练者潜能的角度而言。

之所以绩效不好,很多时候人们忽略了自己本该发挥出来的潜能。当被教练者在教练的帮助下理清了自己的目标,这本身也是潜能发挥的重要开始。

还有一点,教练激发他人潜能,还在于让他看到自己心智本身的巨大力量。这就需要教练善于挑战和激励被教练者,让他看到更多的方法,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选择。

04 钥匙

教练的“钥匙”作用,一方面体现在他可以挖掘被教练者的潜能,就像“芝麻开门”的咒语一样,可以打开每个人潜力的宝藏。教练考虑被教练者的需要、价值观和目标,通过相关教练技巧,让被教练者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展可能性,令其做得更好。

另一方面是指教练能够像“钥匙”一样,打开束缚受教练者发挥潜能的枷锁——存于心、阻于行的困惑。每个人都有一些妨碍我们达成目标,实现理想的内在干扰,包括对失败的恐惧、对变化的抗拒、对压力的感受等等。教练的过程就是帮助被教练者使其内在干扰最小化。

声明:本站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尊重原创,人人有责。

声明:本站发布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尊重原创,人人有责。 本网站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或立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由于立即发布操作,我们无法实时监控所有文章。 如有侵权,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emr@emr.my 以进行删除。
为了改善您在我们的网站浏览体验,请允许我们运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