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原谅你,但会忘记你,让我有更多时间去记得别人的好。」学习拿回你的人生主导权:原谅靠的不是心软,是智慧!

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

你是否曾因为某些事、某些人而深深感到过受伤、委屈、背叛呢?这样的情绪就像伤疤,虽然会随着时间变淡,但偶尔想起时还是会像旧疾复发般隐隐刺痛。 《别让情绪毁了你的努力》一书说过,「原谅」这件事,不仅是一个人最自己情绪的极致控制,更是他内心强大的重要体现。在伤害过后,到底该怎么看待「原谅」这件事、怎样才是高情伤?现在起看看吧!

「我会忘记你,但不原谅你」

有句话广为流传:「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又有句话叫做:「你原谅了整个世界,结果就是伤害了自己。」

似乎大家都搞不清楚,原谅到底是一种是一种自我解脱,还是一种对自己的折磨。可以说,「原谅」这件事,不仅是一个人最自己情绪的极致控制,更是他内心强大的重要体现。

其实,困扰我们的,并不是「原谅」这件事,而是原谅背后的一些东西。原谅,是把委屈藏在了心里;不原谅,是把仇恨刻在了记忆中。

你需要让委屈和仇恨两种情绪在内心中做一个平衡,而不是单方面消除某一方,这样才最不伤害内心的平衡,才是真正的放过自己。

「原谅,是把委屈藏在了心里;不原谅,是把仇恨刻在了记忆中。」

其实,困扰我们的,并不是「原谅」这件事,而是原谅背后的一些东西。原谅,是把委屈藏在了心里;不原谅,是把仇恨刻在了记忆中。

你需要让委屈和仇恨两种情绪在内心中做一个平衡,而不是单方面消除某一方,这样才最不伤害内心的平衡,才是真正的放过自己。

「原谅靠的不是心软,是智慧」

克制情绪这件事,从来都不靠忍,而是靠对「情绪产生的深层原因」、「情绪发泄的后果」、「各情绪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充分的认知后,大脑皮层做了一个平衡理性和感性的决定。

原谅这件事,靠的不是心软,不是亲情友情爱情的羁绊。原谅这件事靠的是智慧,靠的是对当年形式的审时度势。

当你对人心有了一定了解,在人情世故上有了一定智慧后,情绪没有那么难驾驭,也就不存在「不能原谅」和「不能忘记」等问题。一切事情都逃不过「道」与「理」的回圈,顺理成章,道法自然。

「是否原谅对方,取决于原谅到底会导致对方『适可而止』还是『得寸进尺』」

「原谅」这种事,是具备了伤害「被原谅的人」的能力,才谈得上原谅。

而是否原谅对方,取决于原谅到底会导致对方「适可而止」还是「得寸进尺」,取决于「原谅」和「报复」,究竟哪一种策略能阻止对方的进一步侵害。

Ellard 基于公平理论 (equity theory) 认为 ,宽恕意味着被冒犯者放弃对冒犯者的不满和怨恨,这种「放弃」的行为使得冒犯者觉得他们对被冒犯者有更多的亏欠,从而导致他们产生对被冒犯者的内疚。

而内疚、悔恨等情绪则被认为是修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Ferguson, Brugman, White, & Eyre, 2007) ,在双方关系得以恢复的基础上,再次伤害的可能性自然就降低了。

「很多人选择原谅,是因为『原谅』比『报复』要省事」

心理学家Kelln 发现,很多人选择原谅,不是因为他真的认为原谅是一种好策略,而是「原谅」比「报复」要省事,心理和现实资源消耗少,也不需要勇气。

一旦一个人这样的想法,被侵犯者侦测到,那么「得寸进尺」就成了一种必然。侵犯者认为,把你的资源掠夺得越干净,尊严打击得越彻底,你就越没有办法还击他,那他就越安全。

北大留学生写万字书信控诉父母「罪行」,而这一切都源于父母的「过度关爱」,他不仅十二年不回家过年,还决定「删除父母」。

从小家长把他当女生养。学校举办活动要求穿短裤,家长逼迫他只能穿长裤。不管出了什么事情,全都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孩子被开玩笑不知道怎么回应,陷入尴尬,家长竟然事不关己毫无反应。严格管控孩子的日常生活。甚至到了大学,大姨还私下联系孩子的同学去打探消息。

有人说,父母生他养他,他应该原谅父母。实际上,他选择不原谅的做法是对的。

「太轻易说出原谅的人,是因为他不懂得仇恨;太轻易选择报复的人,是因为他不珍惜自己。」

心理学家Wenzel, Woodyatt 和Hedrick 表示,当你选择原谅后,对方在表达他的歉意和忏悔时,不能够对受到损害的人际关系作出重新的思考,那你可以断绝这份关系隔离伤害。

其实这位北大留学生最初并不想和父母决裂,还把自己心理咨询的结果寄回家中,甚至想考心理学博士来自我治疗。

可是父母不以为然,父亲还认为心理咨询师「挑拨离间」,让孩子迁怒家人。父母不认为自己控制过度,只认为自己存在一些「方式方法上」的问题。

他们这么认为:「我们在期待一个契机,给他时间和空间。」俩老内心期待着儿子的回归,希望与儿子重新建立起亲密联系,他们认为在关系的重建上,主动权仍在儿子那边,家的大门永远打开。我看,这样的家不回去也罢。

建议家长看看纪伯伦关于孩子不是你的财产相关的表述,重新定义下家庭关系。太轻易说出原谅的人,是因为他不懂得仇恨;太轻易选择报复的人,是因为他不珍惜自己。

「我不原谅你,但我会忘记你,这会让我有更多时间,去记得别人的好。」

亦舒说过: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

这样的原谅才能真正让你的敌人恼火,因为他无论怎么做都伤害不了你。我不原谅你,但我会忘记你,这会让我有更多时间,去记得别人的好。

如果你学习如何更加了解自己、探索自己的潜能、学习更多与生职场人际关系的技巧,推荐你来学习找到您生命中重要及不可缺的7大模块:

  1. 快乐
  2. 财富
  3. 家庭
  4. 智慧
  5. 健康
  6. 和谐

你的收获

  • 了解信念,价值观,对我们的影响
  • 如何提升智慧,找到你的成功模式
  • 有效沟通模式的方法
  • 情绪对我的好处与帮助
  • 金钱的动力
  • 如何达到提早退休,财务自由
  • 有效减轻或化解肩膀,腰的疼痛&酸痛
  • 了解自己家族系统的隐藏动力
  • 其它

如果你现在正处于:

  • 处于迷失的你
  •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 想要过得更成功、快乐、自在
  • 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 没自信
  • 常常会感觉抑郁、烦躁、暴躁
  • 留不住金钱, 赚钱很难
  • 常常忽略身体的健康
  • 无力感
  • 没有方向
  • 面对做事总是不顺利有很多的障碍
  • 与家人或他人的关系不好总觉得被父母掌控
  • 工作不顺利
  • 想要掌控自己的人生
  • 想要拥有用不完的金钱(财富自由)、身体健康、 美满的家庭、 事业成功、社会地位(名誉)、 尊贵身份、美好的人际关系、 爱、 心灵自在….

如果你处于以上的情境,我相信这将会是你要寻找的工作坊。

声明:本站发布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尊重原创,人人有责。 本网站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或立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由于立即发布操作,我们无法实时监控所有文章。 如有侵权,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emr@emr.my 以进行删除。
为了改善您在我们的网站浏览体验,请允许我们运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