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在家孩子愈来愈顽皮?若发现孩子出现行为问题,例如情绪失控、特别爱哭,甚至经常打架,家长一般会采用责备或惩罚等方法处理。但事实上,当家长认为孩子最近特别顽皮,其实可就他们的行为问题进行解读,以理解孩子内心的情绪和想法。我们归纳出由专家及儿童行为治疗师提供的资料,列出12个小孩常见的情绪行为问题,并提供最佳的处理方法,让家长们可以「见招拆招」!
12个小孩常见「顽皮」行为问题Q&A
停课愈耐愈顽皮?专家拆解12个小孩常见行为问题
行为问题1:小朋友经常发脾气,点处理?
无论小朋友多大,都要让他们知道,发脾气的时候,「掟嘢」或是打人,都是不能够做的行为。家长第一步要做的是:令他们的情绪冷静下来。
方法:
- 不断重复帮小朋友说出他们的情绪,例如:「我看到你很生气。」
- 如果孩子想出手打人,家长应告诉孩子:「我们不伤害对方的。」
- 再提议小朋友尝试动动双手或原地跳,令他们转移视线,打消伤害别人的念头。
行为问题2:小朋友双面人性格,在学校和家中是两个模样
小朋友和成年人一样,在学校的情况就如成年人在职场上。因此当他们回到家中「卸下面具」,做回真正的自己时,就会令家长觉得他们是双面人。
方法:
- 首先家长必须有两大底线,将框架定在以下两大底线内,让小朋友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
- 不伤害别人(包括感受和原则),例如:不能对着父母说脏话
- 不伤害财物,例如:不能将所有东西扫到地上
行为问题3:小朋友成日都好心急,等一分钟都唔得
首先要看小朋友的年龄,如果小朋友4岁,在发展上来说,依然是比较冲动一点,眼看到想要的东西,都会想马上要得到,属于正常。
方法(延迟满足法):
- 尝试用奖励的方法,家长先帮小朋友说出他们的感受:「我知道你很心急,很想要。」千万不要跟小朋友说道理,例如:「不可以,全部人都是这样等…」
- 当控制到小朋友的情绪后,可尝试令他们转移视线,例如要求他们将手放后面,然后数1-10
- 当完成指令后,家长应称赞一下他们:「你真的忍耐得很好。」
行为问题4:可以透过什么游戏,改善小朋友的好胜性格?
好胜是每个小朋友必经的阶段,每个小朋友都很想赢,然后得到别人的赞赏。
方法:
- 家长可按照小朋友的能力,进行一些比赛或小游戏。例如:分组比赛,父母两人和孩子对战,然后让孩子胜出
- 再让孩子分享胜出的心得,孩子化身成为「专家」,父母则当「聆听者」的角色,令孩子重建自信心
行为问题5:小朋友害羞怯场,不敢与陌生人谈话,如何令他们变得更大胆
小朋友不敢与陌生人谈话,可能是性格问题,比较内向。另外亦有可能是有「社交焦虑症」或「选择性缄默症」。
方法:
- 尝试换个角度想,其实小朋友跟成年人一样,都有不想说话的时候。
- 千万不要强迫小朋友说话,要求他们变得更大胆。
- 多给予他们空间。
行为问题6:小朋友做功课欠缺耐性,如何改善?
首先要介定小朋友是否患有「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症(ADHD)」,如果不是患病者,小朋友没有耐性的原因可能是因欠缺趣味。
方法:
- 家长应了解小朋友欠缺耐性的原因,例如是否认为做功课很闷,功课水平低于自己等,然后再想办法解决。
行为问题7:小朋友在幼稚园不停喊,但找不到原因。
如果小朋友在幼稚园里喊不停,要先介定小朋友是否有「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
方法:
- 建议先做评估,如果不是分离焦虑,可能是小朋友不适应由家中转成幼稚园的环境。
- 或者幼稚园内有东西吓怕了小朋友,家长要有耐性地找出原因,不能只顾责骂小朋友喊。
行为问题8:小朋友经常不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说反话,是什么原因?
2-4岁的小朋友正在发展的阶段,比较主动探索自己的力量和权力,例如明知答案是yes,他们也会答no。
方法:
- 家长不要用大人的角度去看他们,大人永远要求两岁的小朋友,做到五岁会做的事,令他们感到压力,父母需要给予他们多一点耐性。
- 如果较大的小朋友,例如8岁,都唔钟意讲嘢,点算好呢?其实8岁的小朋友开始接近青春期,青春期的小朋友,脑内会有变化,而且变化都比较突然,以前脑部成日用开的模式会强化,例如经常关心人,经常同人沟通的小朋友,会变得更喜欢同人交流;但如果小朋友平时少说话,习惯一个人的话,就会变得更寡言!所以家长要要尽快找岀背后的原因,若问题不及早解决,只会愈来愈严重。
行为问题9:小朋友只喜欢黑色,是否有心理问题?
方法:
- 颜色有时能反映小孩的心理,但最主要是看小朋友如何阐释该颜色。
- 例如小朋友可能觉得黑色代表有型和强大等等。
行为问题10:小朋友无故打人,又不道歉,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小朋友未必会无故打人,可能只是家长不知背后原因。
方法:
- 必须找出背后原因,他们背后的动机可能只是想引起别人注意。
行为问题11:兄弟经常打架,应怎样平息?
家长要主动调停,同时要顾及两方的感受。
方法:
- 首先要分别问双方感受。
- 帮助他们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 切记不能只责骂其中一方,必须遵守不伤害别人(包括感受和原则)和财物的底线。
行为问题12:小朋友喜欢说话,但学校禁止小朋友经常说话,想孩子守规矩,应怎样疏导?
如果小朋友喜欢说话,要先界定小朋友是否患有「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症(ADHD)」,如果界定不是的话,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解决。
方法:
- 赞赏法:如果小朋友安静了一段时间,可称赞他们:「原来你可以这么安静的。」令他们知道自己可以控制自己安静下来。
- 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令小朋友知道自己能控制自己,例如数10声后安静下来,1分钟后才能继续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