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就算工具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对所有孩子都永远有效。你独特的孩子在成长中不断变化,你也需要经常要回到原点,重新摸索,但本章的工具却是有效教养的长期基础。此外也别忘了,若你把这些工具当作是控制手段(而非引导的原则),那么工具就无法发挥效用了。你的行为背后的心态以及造成的感受,比你实际的行为本身更重要。
正向教养的十项基本原则:
1.先连结情感再矫正行为。
2.让孩子参与其中。
A.提供可接受的选项:
B.给小孩机会帮忙。
3.建立惯例流程。
4.以身作则来教导尊重。
5.拿出你的幽默感。
6.进入孩子的世界。
7.用温和且坚定的方式付诸行动:说话算话,且贯彻执行。
8.要有耐心。
9.多多督导、分散注意和重新导向。
10.接纳孩子的独特之处。
-
先连结情感再矫正行为
正向教养的基础在于帮助孩子感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情感连结),因此我们一再强调你与孩子之间培养的感情很重要。许多父母说,正向教养帮助他们与孩子(以及与其他家长)建立充满关爱的关系。如果有父母觉得这些工具无效,很可能是因为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与孩子培养出彼此的连结。
情感连结有很多形式。可能是简单说句:「我爱你,但必须告诉你不行这样。」也可能是认可孩子的感受,像是说:「我知道你还想继续玩,可是现在该睡觉了。」请随时察觉,你和孩子是否陷入了权力角力。此时若愿意退一步,变换态度并重新开始,也可以让孩子改变态度。
2.让孩子参与其中
孩子出生第一年,生活中大小事都需要仰赖你,但他们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意见和独特的个性。与其叫他们按照你说的去做,不如想办法让他参与决策(当然要视年纪采用适当的方法),并引导他表达出想法和感受。有个作法是使用「引发好奇心的问题」,例如问:「我们要把尿布收在哪里呢?」「你想读哪本书?」「要去托儿中心前,我们要做好哪些准备呢?」如果小孩还不太会说话,可以说「接下来我们要……」,同时温和且坚定地做给他看,而不是光用讲的。
A.提供几个选项
有选择的时候,孩子会觉得自己有力量。不同的选择也可以促进孩子动动脑来考虑该怎么做。当然,听到选项当中有他可以出力帮忙的机会,小朋友会很高兴。 「我们回到家后要先把什么东西收好呢?冰淇淋或柳橙汁?你来决定吧。」「我们现在要走过去车子那边了,你想要负责拿被毯还是饼干?你来决定吧。」
加上「你来决定」这句话,能让小孩有更大的力量感。请确认,每个选项都要适合他这个年纪的能力范围,且每个选项你都觉得没问题。要是小孩想做别的,可以说:「没有这个选项喔。你看要选……还是……(重复可接受的内容)。」
B.给小孩机会帮忙
小朋友要是听到「我们要过去车子那边了」,通常不想乖乖照做,但如果是听见「我需要你帮忙把钥匙拿到车子那边好吗?」他的回应会比较积极。有些事情容易变成双方僵持不下,但如果善用直觉和创意,这些事情也能带来欢笑,拉近彼此距离。
-
建立惯例表
「重复」和「遵循一致的规律」是幼儿最快速的学习方式。你可以为小小孩建立可按表操课的惯例作法。很多事都可以建立出惯例流程,像是起床、上床睡觉、吃饭、买东西等。接着就可以和孩子说:「该做……的时间到了。」小孩年纪再大一点时,也可让他一起帮忙建立惯例表。这些表格的形式是可遵循的「规划图」(而非贴纸或集点卡),里面可以有待办事项的照片。若他忘了,先不要直接公布答案,而是问:「惯例表里的下件事情是什么呢?」集点卡之类的制度会剥夺他内心的能力感,因为他看重的是能兑换到的奖品。惯例表只是列出事件的排序,成为日常任务的指引。
4.以身作则来教导尊重
家长通常都要小孩尊重大人,但大人对小孩子的尊重呢?小孩要亲眼看到如何表现出尊重,才能学会如何尊重人。提出要求时,要用尊重的态度。你打断了他正全力投入的事物时,可不能期待他「立刻」做你要他做的事。先给一些提醒,像是:「我们再两分钟就要离开公园了,你想再荡一次秋千还是玩翘翘板?」身上带着一个小计时器,或是用手机来计时,且让小孩和你一起选铃声,铃声响起时,就该离开了。
另外也要记得,羞辱不是尊重。要是小孩受到不尊重的对待,他也很可能会还以颜色。温和且坚定的态度不仅尊重你以及孩子的尊严,也符合当下情境的需求。
5.拿出你的幽默感
没人规定育儿方式非得很无聊或让人不快。欢笑常常是办事的最佳方式。亲子之间可以学习一同欢笑,发明一些游戏来迅速做好枯燥的事。幽默也是最有用、最令人享受的教养工具之一。
要是把命令替换成一同玩乐的邀约,小孩子非但不会反抗,反而会很神奇地热烈回应。可以和幼儿说:「我们来打赌,我从一数到十,看你能不能把所有车车收完」、「我想知道你能不能比爸爸快刷好牙、换好睡衣。」
-
进入孩子的世界
在孩子前三年的教养中有件极重要的事,就是了解你家婴幼儿的发育阶段需求和能力限制。小孩啼哭或是发脾气时,尽可能抱持同理的态度,或许他只是对自己能力不足感到挫败。所谓的「同理」,是要能理解并连结情感,而不是帮他把事情做好。要是你要离开公园了,但小孩还不想走,你可以抱抱他并且认可他的感受:「你现在很难过,我知道你还不想回家。可是我们该走了。」然后继续抱着孩子,让他感受自己的情绪之后,再接着做下一件事。要是已经到了该回家的时刻,但你因为宠孩子,而让他继续在公园玩,那么他就没有机会可以学习如何面对失落的心情,他反而会学到如何操纵你。
进入孩子的世界,就是要用他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并且晓得他的能力和不足之处。可以问问自己,假如你是小孩的话,自己会有什么感受和行为。用迷你人的双眼来看世界,或许心情就会豁然开朗。
7.用温和且坚定的方式付诸行动:说话算话,贯彻执行
孩子通常能感受到你是否说话算话,或只不过是说说而已。若你对自己说出口的话无法认真看待,表达的语气又欠缺尊重,又无法用有尊严和尊重的方式来执行,那还不如不说。这意味着要重新导向孩子的行为,让他看见他「做得到」的事,不要因为他「做不到」的事情来处罚他。这也表示可能要在小孩不想离开滑梯时,用行动把他带走,而不是亲子之间开始争吵或陷入意气之争。只要作法温和且坚定,不带愤怒,不说空话,就能达到尊重又有效的境界。
-
要有耐心
有时候你要一遍又一遍教导孩子,直到孩子发育到真正能明白的阶段为止。举例来说,你可以鼓励孩子与人分享物品,但不要预期他能真正了解这个概念,并且马上就能靠自己做到。要能与人分享,需要时间和练习,也要等到克制冲动的能力发展更纯熟。要是他现在不愿意分享,先不用担心,这不表示他终身都会是个自私自利的人。若你知道他的表现合乎年龄,就能比较放心。不要太纠结于小孩子的行为,太在意他对你发怒、爱捣乱或是不听话。请拿出大人的风范,做你该做的事,并且不因此感到愧疚或羞愧。
-
多多督导、分散注意和重新导向
少说,多做。如同德瑞克斯曾经说过:「闭上嘴巴,实际动手。」年幼的孩子需要持续不断的督导。如果小孩要走向危险的地方,你可以安静地牵起他的手,引导他到该去的地方。让他知道他「能够」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与其说「不行打小狗」,不如示范要怎么轻柔抚摸狗来给他看。若你知道孩子对于「不行」的定义跟你不一样的话,你就比较知道应该要采用转移注意力、重新导向或其他尊重的正向教养策略了。
-
接纳孩子的独特之处
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不同,专长也不一样。期望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情,只会搞得你们两败俱伤。你姐姐的孩子可能有办法连续好几个小时在餐厅里乖乖坐好,但你的小孩几分钟就坐不住,你再用心准备也无济于事(第九、十章将介绍适龄行为及气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吃大餐的时候别带孩子去,要不然就是等到小孩
大到可以让大家都一同好好享受,再参加大餐聚会。
你可以把自己当作是一名指导员,帮助小孩取得成功和学习如何做事。同时你也是个观察员,要了解这个孩子的独特之处。不要小看幼儿的能力,当你引进新的活动给他时,你不妨多多观察,发掘他有兴趣的事物,看哪些事情他自己做得来,哪些事情需要你帮忙才能学会。
本文摘自远流出版《温和且坚定的正向教养3:从出生开始培养有信心的孩子,了解适龄行为,扎根良好人格基础》

育儿篇: 小捣蛋变天使,正向教养给方法。
12月14日(周二) | 晚上 20:00-21:00
主讲:Renée 葉蓓霖 | EMR国际家庭导师
家长:“小明,功课做完了吗?”孩子:“还~没~”家长:“为什么还没做!不要玩了现在去做功课!”孩子:“我正打算做啊。。。唉。。。妈妈你好烦!”生活中同样的对话不断上演,你是否感觉到挥之不去的压力?不管用什么方法提出警告,孩子完全听不进去,该怎么让孩子认真听话呢?像这种时候,就很适合使用正向教养简而易行的亲子沟通,避免用一成不变的公式性对话,徒增亲子间的压力
你将会学到:
- 零反感沟通术之一:说“不”,好吗?
- 零反感沟通术之二:“我可以有选择吗?” 和善与坚定并行选择术
- 零反感沟通术之三:促进青少年思考能力的 “好奇心提问”

《启动人生攻略》只需RM 29.90,单独报名1堂RM19.90,5堂课一起只要一碗面不到的RM5.30的价格就可以学上5种不同学问!
课程详情
- 课程形式:导师现场互动及答疑
- 学习平台:ZOOM直播 (回播至2022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