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认为,态度会影响心理距离。一般来说,热情会让人心生亲近感,而冷漠则会让人疏远。根据这一规律,有人便提出了冷漠拒绝的方法。事实上这种方法是最自然的选择,期待沟通继续进行下去的人,通常会表现得比较热情;反之,表现得冷漠,则表示不希望沟通继续进行下去。

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良好态度会让我们显得更加亲切,这有助于心理距离的拉近;相反的,恶劣的态度则会让人疏远。对于需要拒绝的人,可以透过改变态度,以拉开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态度也能说话,如同你的嘴巴一样。

冷漠是把利剑

冷漠拒绝法,经常会应用于某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比如盛情难却的人情、纠缠的感情等。直截了当的拒绝,可能会引起他人极大的反弹,这时,就可以采取这种冷漠的处理方法。当你对人表现得冷漠的时候,自然能拉开心理距离。

 

冷漠态度的呈现主要在于表情的运用。表情不是静止的,感情的变化会随时在你的脸上显示,从表情和态度上的改变,别人可以很轻松的看出你对他们的态度到底如何。因此,你要学会随机应变,不能用单一的表情去应付不同环境下的不同人。就拒绝而言,当你摆出一副面无表情的样子面对求助者时,拒绝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

语言研究者经过研究认为,想要成功沟通,通常需要经过下述三个步骤:

首先,要透过耳、眼、鼻等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而认知对方。如果在此阶段能给对方所喜欢的强烈刺激,则几乎不必交谈,就能给他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大部分的人都会在这个阶段努力使对方接受自己。

其次,刺激对方的感情让他做出判断。在此阶段,我们会透过言辞做出判断:这个人很有趣、好像谈得来、想法独特……。最后,肯定的资讯累积到某种程度时,便进行到引发动机的阶段,至此才产生要不要付诸具体行动的决定性念头。如果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个人很好,我们就会逐渐敞开怀抱,和他交朋友、答应他的要求。

因此,如果想拒绝对方的不合理要求,在第一个阶段就表露出拒绝对方的态度最为有效。在认知阶段,你可以摆出冷漠的表情,如果已经进行到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沟通,要令其感到受挫是比较困难的。从第一阶段的认知起,设法瓦解对方,让对方得到外观判断的资讯,就是你努力的重点。

当然,有时我们要拒绝的人可能是我们较为熟悉的,通常已经过了认知阶段。但是这并不代表冷漠拒绝的办法没有效果,它同样可以拉开彼此之间的距离。对于拒绝来说,突然间的冷漠可能会更加有效。例如,微笑中断能使对方不安,就能使你更容易说出「不」来,这种冷漠表达法可能会更加直接有效。

微笑表示温柔、可爱、温顺,故很容易被人接受。它表示两种意思:你所说的我很了解;我们是同伴、朋友。所以,当你想要接近某人的时候,可以微笑。微笑是使交谈圆满进行的润滑剂。那么倘若这个润滑剂突然停止供应,会给对方的心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对应于微笑所具有的意义,则是表示「你的话我不懂」、「我和你不再是伙伴了」的信号。换句话说,如果想要终止和对方之间的谈话,只要把原来露出的微笑中断就行了,这样对方会开始不安,会认为自己一直说下去的话会有问题。

因此,如果你要拒绝某人,拉开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一定要少笑,尽量摆出严肃的表情。在交谈的过程中,即便微笑着,也可以随时中断微笑,表明自己拒绝的态度。

在和别人沟通时,如果采取一本正经的态度,摆出一副公事公办或毕恭毕敬的样子,似乎就是在告诉人们:「我不想和这件事有瓜葛,不想和你太靠近,我要掩藏自己,你们不要靠近我。」这样做,拒绝态度就十分明显了。如果对方知趣,通常都会退避三舍,又怎好意思向你提出要求。

态度是表达意思的雄辩语言,不过它有一个难点,就是与口头的语言相比,不太容易把握分寸,要表达得恰到好处比较困难。如果仅仅作为口头表达的辅助手段来用,对于态度表达来说,并不需要太多的要求,但是,如果要表达准确,则需要多加注意。

你可以这样做:开始时表现出轻微的冷淡,表示否定的态度。如果这样不见效,再进一步表现更强烈的冷漠,表达拒绝态度。这样表达态度,逐渐推进,分寸也就更能掌握了。记住,在表达拒绝的态度时,千万不要过火,以免因杀伤力太大而闹出争执。

 

出處:大是文化。

沟通篇: 沟通中你选择表达还是忍吞?

11月23日(周二) | 晚上 20:00-21:00

主讲:Annie 张翠芬 | NLP国际高级导师

沟通中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想要表达。
但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人最终却选择了忍吞,委屈自己!
何谓委屈自己?
委屈自己是我心中明明有话想说,但是我不敢说,
我不愿意说,我选择不说出来,选择忍吞。
为什么选择忍吞,委屈自己,这背后肯定有原因。
这选择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但为什么你会选择这个选择呢?
你是否有更好的选择呢?
欢迎你来参加这堂课。
寻找你要的答案,破解你的委屈。

《启动人生攻略》只需RM 29.90,单独报名1堂RM19.90,5堂课一起只要一碗面不到的RM5.30的价格就可以学上5种不同学问!

课程详情

  • 课程形式:导师现场互动及答疑
  • 学习平台:ZOOM直播 (回播至2022年1月31日)

马上报名:

声明:本站发布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尊重原创,人人有责。 本网站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或立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由于立即发布操作,我们无法实时监控所有文章。 如有侵权,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emr@emr.my 以进行删除。
为了改善您在我们的网站浏览体验,请允许我们运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