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接收讯息的方式不同,收到讯息后,更会用自己的成见解读,因此,要让对方听懂自己的话,就必须「说对方可以懂的话」,当别人清楚了解你所传达的讯息,也会更快答应你的请求。
「老板没听懂我的重点」「同样的话说了好几次,员工却当作耳边风」「为什么和客户总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明明说的是中文,为什么别人老是听不懂你说的话?面对这些挫折,你是否怀疑过究竟是自己口才不好,还是不会社交?
沟通不良、开会没共识,是每个工作者在职场上都会遇到的难题,上一页的会议状况都曾发生在你我身边。即使下了班和朋友聚会、回家与家人相处,每个人只要面对「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都需要「沟通」。
沟通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希望对方至少能「清楚了解自己的主张」,让彼此的认知达到一致。然而,我们常自以为很努力地在跟对方沟通,但对方所理解到的讯息,真的和我们想要传达的内容一样吗?
以上页状况为例,同处在一场年度产品检讨会上,业务经理报告的重点是赞扬「小笔电的市占率提升至40%」,并希望借此说服总经理「今年再乘胜追击,推出同系列新产品」,但盲点在于,总经理向来主张「眼见」为凭,主讲人用「口语」声称「市占率上升」的说法,根本进不了他的脑中,倒是看见白板上「销售额下滑」的曲线图,更吸引总经理的注意力。
反观在总经理旁边的财务部经理,由于和业务经理的习惯相似,听觉较为敏锐,即使没有画面,也很容易就掌握到业务经理要表达的重点,因此双方立刻取得共鸣。至于研发部经理的习性则又更不同,他习惯用触觉接收讯息,会议上的大量口语与图像资讯,往往很难让他在短时间内就有所反应。
有时候,沟通之所以会无效,根本原因很可能是「对方并没有确实接收到讯息」,因此,若不针对接收者的习惯或特性,采取合适的表达方法,双方便会产生认知上的误差,使沟通产生问题。更精确地说,沟通问题来自说话者没有讲出「能让对方听懂的话」。
理解到这一点后,再回到上页的僵局。主讲者若要让总经理将注意力放在市占率上,就应该预先画一张呈现市占率的圆饼图,让总经理更容易理解「市占率成长了」,使他对新产品抱持不同的观感,接着再讨论今年是否继续推出同系列产品。
换句话说,要让对方听懂自己的话,就必须「说出对方可以懂的话」,就能更清楚地让对方了解你所要传达的讯息,甚至更快让对方答应自己的请求。本期特别企画所介绍的「神经语言程式学」(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就是可以用来帮助你精确「说出对方可以懂的话」的沟通方式,针对读者每天在职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沟通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解决。
NLP结合了心理学与沟通学的临床研究结果,明确指出「人接收讯息的方式不同」及「接收讯息后,人会用自己的成见解读」这两大普遍的沟通问题,再对此提出适当的沟通方法,协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沟通对象能听懂的表达方式」,进而让对方与自己的认知一致,最终达成无障碍的沟通。





无论你身在哪一个行业领域,其实最复杂的都是关于人的问题。沟通,情绪,关系,领导,销售,管理,行动,团队,谈判,凝聚,服务,诚信等,无一不与人的思想状态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已广泛被各行各业的人士学习及运用了40多年的NLP,将让你更透彻地了解他人,团队及你自己。对于提高个人效能及团队效率有着显著的效果。推荐你以下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