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了什么」才会改变人生,而非你怎么看待人生

「仪式之于科学的内在,正如实验之于科学的外在。」

──提摩西‧李雷(Timothy Leary),美国心理学家及作家

你仿佛一直活在一颗大石头底下,因而遇不到这种帮助自己的概念:「你的心念拥有造就身边世界的力量。」这个由朗达‧拜恩(Rhonda Byrne)和她的百万销售巨著《秘密》(The Secret)大力宣传的概念,是深切的事实,但也是个严肃的问题:正向思考对你真的有用吗?

我们大多非常了解正向思考的重要性,和物以类聚的原理。我们试着监控脑袋里的声音,将负念转化为正念。但实际上,如果正念无法冲击你的日常作息,那么不管你的想法有多正面,其实都无关紧要。虽然啰唆了点,但容我再表明一次:「具有变革力量的,是你在人生中做了什么,而非你怎么看待人生。」

当我展开写作生涯时,非常乐观。我在脑海里看到自己获得一份接一份的合约、写出鼓舞人心的好书。但现实是,我花了时间写自己并未完全投入的主题,结果没有读者真正融入我写的内容。我耗费20年,才终于明白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我必须开始做我在想的事。我必须写我热爱的主题,而非其他人认为我该写的东西,最后的成果则是两本《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十大畅销书。

 

「日常仪式是一种表达我正在支持自己、照顾自己的方式。」

──玛丽‧海明威(Mariel Hemingway),美国女演员及作家

根据加州大学近期的研究显示,大脑是由行动所引导,所以你应该要从日常惯例着手。如果你每天做的,都是正向的事,你的想法也会跟进。请记得,「你的想法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但这并不是故事的全貌,因为你反覆做的事,更会决定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以我个人为例,不久前,我觉得被他人视为理所当然,未获肯定。我一直保持微笑、乐于助人、尽心尽力,却觉得不被他人尊重。于是我决定每天花几分钟写感谢日记,真正聚焦于「心怀感激」的观念。不到3个星期,大家对我的态度好像都变了,人们会对我微笑,我的孩子开始帮忙做家事(全都自动自发),编辑也送来一束花、给我惊喜:我其中的一本书出版了。

无独有偶,我的健康也有类似的经历。我不常生病,但每次生病,总不禁觉得自己遭遇了某种程度的失败,而这种负面想法,又反过来降低我的免疫力。

去年我染上可怕的流感,每一个人、包括我的医师在内,都说我起码要躺2个星期。患病的头几天,我努力维持正常作息,告诉自己可以对抗病毒、让身体好起来,结果反而更糟。于是我不再「告诉」自己立刻就会痊愈,改而采取行动。我决定完全抛开工作一个星期,给身心痊愈的机会。我拔掉电话线,给自己一点寂静平和,结果不到3天,感觉就好多了。

 

「我没有认识哪个伟大卓越的人士,早晨是晚起的。」

──强纳生‧史威夫特(Jonathan Swift),英国作家

 

多伦多大学近期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发表的数项研究证实,早起和实现人生梦想之间呈正相关。凡事都有例外,不过早起的人会比睡懒觉的人,来得健康、快乐、苗条、正向,通常在人生和工作上也比较成功。活力、积极与自律,是天天早起的必要条件,也是伟大成就者共有的特质。

换句话说,有生产力的成功人士不会赖床。对他们来说,早起是神圣的仪式,而很多成功者都曾公开指出,这是人生成功的关键。如果你觉得早起很难,那么掌控你的晨起作息,将为身体带来冲击,但这或许是正要开启正向变革的你,目前所需要的。

不过,你必须先了解早起的益处,才能让它成为饶富个人意义和重要性的活动──换言之,将它仪式化。

「早睡早起让人健康、富裕又睿智。」

──班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美国政治家、科学家

所以,早起有哪些益处呢?许多益处非常明显,但仍值得一书:

  • 赢在起跑点:

每天早起,你就比多数人先开始这一天,这能让你领先一步,从你起床的那一刻就点燃斗志。所以,如果闹钟响了,但脑中有个声音告诉你,再睡5分钟没什么大碍,别理它。提醒自己,赖床会害你处于劣势。如果你一早就能控管心里的那个声音,那什么也挡不住你,因为你已拥有赢家的心态了。

  • 提早起跑,使你有士气:

知道你在比赛中领先,能激励你的士气,而这股激励将提升你一整天的生产力。你也有较充裕的时间,完成该做的事。

  • 掌握这一天的主控权:

赢在起跑点,能带给你所需要的安静时间来计画这一天,并有效的管理目标和活动。这让你感觉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觉得自己能掌控一天,而不是让你的一天掌控你。

  • 安静平和:

清晨时光之所以如此美好,最重要的是因为,这时多半静谧又祥和(本书之后将进一步阐述安静平和对专注的重要)。

  • 拥有进食和运动的时间:

如果你早起,你更有可能吃一顿健康的早餐;研究显示,要追求理想的身心健康,早餐是最有利的一餐。如果你一早就做些运动,这会赋予你更充沛的活力和专注力来面对这一天,你会觉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 早上想事情,以余裕形成创造力:

许多早起的人都表示,他们一觉醒来后,会先进行最需要思考和创意的工作。所以如果你一直期盼写一本小说,不妨跟着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等巨擘的脚步走(海明威的早起是出了名的),不妨运用这段时间写作,或从事任何鼓舞你的创意工作。


来杯什么,别想着待办事项

这个仪式鼓励你借着冲泡或喝一杯茶、咖啡以及其他你爱喝的饮料,寻得片刻的平静。这个概念的灵感,是汲取自亚洲盛行数世纪的崇高饮茶仪式。

你或许会怀疑,像享受一杯茶或任一种喜欢的饮料这么简单的事,怎么可能改变人生。这与饮料本身无关,而关乎仪式鼓励你营造的心理状态。休息、喝杯东西是赋予你平静,以及更重要的──爱自己──的绝佳时刻。如果连你都忽略自己的需求,成功和幸福又何必理会你。


暂停一下、喘口气时选择的饮料,可能是一杯令人神清气爽的茶,或提振活力的咖啡;而研究已经证实,这两种饮料一天喝个一、两杯,都有益健康。例如,据说咖啡和茶的饮用者,罹患数种疾病的风险较低,也能减缓认知退化。

但就本书的目的而言,最重要的效益是喝茶、咖啡的休息片刻,能给你迫切需要的时间自省。常识和科学研究一致同意,在满足自己的身心需求之前,你不可能召集足够的资源提供别人。当你开始为了别人而忽略自己,你就无法有效率的帮助他们。

想拥有幸福成功的人生,你必须懂得给予,但首要之务是得爱自己。成功的人明白,关爱自己对他们的幸福有多重要,因而将其融入生活中。研究甚至显示,爱自己和尊重自己的人,与不爱自己的人之间有显著的差异。例如,高度自尊的人着眼于成长和进步,低度自尊的人则容易忧郁和害怕犯错,因此较不可能成功。

建立自尊的方法很多,但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啜饮你爱的饮料、享受平静的片刻,就是提醒你照顾自己有多重要的绝佳方式。


放手吧,承认回不去了,你方能得到未来

对多数人而言,抱歉不是最难说出口的话,再见才是。很多人都觉得放手很难,因而紧抓着妨碍我们成长茁壮和向前迈进的负面感觉,所以这个仪式谈的就是释放。

释放是个人成长的关键,但对多数人来说,并非是那么自然的举动。这是一种习惯,而接下来的21天,我希望你花一点时间释放任何阻碍你的感觉。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成功和幸福,就需要有意识的决定放手,而且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放手。

研究显示,诸如恐惧、愤怒和内疚等负面情绪,会使身体分泌某些化学物质,而削弱免疫力、导致重大疾病、疲倦,使得整体健康恶化。抱持负面情绪,也可能损害心理健康和诱发忧郁。

释放这些情绪,也将使你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想法,因为当你放开让你情绪低落的事时,便会重新找到自我,而其他一切自会迎刃而解。另外,适度放手也会鼓励你不再把自己看成受害者。如果将自己视为受害者,便无力创造改变人生所需的正面变革。为你的感觉承担责任、放开过去向前走,便能找回控制权,拥有掌握全局的力量。

放手与忽视或压抑不同,其实两者恰恰相反。放手前,你必须正视负面的感觉。若仅聚焦于正面思维,却疏于适当的关注长年累积的负面情绪,恐有酿成灾害之虞。这是因为要寻得人生意义和个人成长,需要同时处理喜悦和痛苦。不好的感觉也有警示作用,提醒我们注意人生毫无成效的面向,因此必须认清。所以,虽然不可能避免负面的感觉──毕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重点是学习如何面对它们。压抑或一直抱持着,都会伤害身心健康。承认它们、从中记取教训,而后释放,将提高健康快乐的机会。


放手的仪式

如前所述,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方式,放开已不再有共鸣、或者会阻碍前进的情绪、境遇、人际或信仰,是相当重要的。即使我们浑然不觉,但对每个人来说,放手都是持续进行的过程,如果你每一天都想彻底拥抱今天提供我们的机会,就必须放昨天离开,所以我在这里提出一些建议,能促进这个过程。

首先,唤起过去一段惹你不快、悲伤或遗憾的经历或境遇。在脑海中想像情景,而后当你进行选择的仪式时,正式放开那痛苦的经历或感觉。如果没有任何需要释放的事,就聚焦在昨天发生的事,放开它、让过去带走。这里有些建议:

 

  • 随风而逝:这是我最喜欢的放手仪式之一,这要在户外进行。只要拾起一件轻的东西,如羽毛、玻璃片或叶子,朝它吹口气,看着它随风飘走。当它越飘越远,我会向过去或需要放开的人事物说再见。我好喜欢这种仪式,也能确切体会为什么这么多人,会从把挚爱的骨灰撒向风中得到慰藉。
  • 灰飞烟灭:如果你有时间和机会,把你想要放手的事写在一张纸上、点火柴看着它烧成灰烬(请注意安全),这会是相当强而有力的释放仪式。
  • 断了线:如果你有时间和机会,带一颗气球到户外,一边割断绳子、看着它飘远,一边向过去说再见。在夜幕低垂时放天灯,也有一样的效果,甚至更美。就是放天灯这种美丽又激励人心的仪式,助我走出丧母之恸。
  • 付诸东流:把几朵花扔进河里,看着它们漂走。如果你不住在河边,可以在每次拔起水槽塞子时,进行这项仪式。
  • 整理空间:当你清除杂物或整理一个空间时,你可以想像是在让旧事物离开,让新事物进来。
  • 祝福、珍重再见:如果是时候向曾一起念书、生活、工作,或发展过重要关系的人说再见,最强有力的方法是简单的说声珍重再见、寄予祝福。

学会爱自己,从拍张自拍照开始

要提升从内散发的美,最好的方式是接纳自己、爱自己,但这该怎么做?每一本励志书、每一项灵性传统,都会建议你爱自己,但很少告诉你该如何着手。这本书将告诉你一个效果出奇强大的爱自己仪式。接下来21天,每天晚上在你放松时(最好是在写完日记后),替自己拍张照,或用手机自拍。你可以把照片贴在社交媒体上,或者就存在手机里。

当你拍自拍照时,看着自己的眼睛,想想已经走了多远,你的心灵充满了爱和良善。对自己开怀大笑,在心里告诉自己,你对自己有多感谢,和你的镜像调情,想像你遇到梦中情人,需要留下好印象,然后拍照。如果觉得可以摆出更讨喜的姿势,不妨重拍一、两次。一开始可能会感觉不太自在,但好处不可计量。拍完照,看看照片里的你有什么值得赞美和欣赏之处。如果什么都找不到,表示你完全失去洞察力了,请再找找看。有的,一定有,因为相信我,你一定有。

 

以上内容由大是文化授权刊登

🤩 成功人士可以模仿吗?
❌正彷徨地寻找新方向,但他人的成功模式可以直接效仿吗?
❌你有很好的想法,但就是缺乏有效的方法?
❌有心但却无力?更不知道到底那是什么问题!
❌懒散?拖延?听起来像似解释了做不到的理由?
❌看他人怎么做,直接模仿照做就一定成功?
❌时常半途而废,但明明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却为什么做不下去?
 
理智上非常认同,但内心就是有不舒服,感觉越做越累!
 
你可以模仿成功人士的行为方法,但他们的思维及内在热情又如何可以模仿呢?
NLP的核心工具~模仿,将可以让你做到!
 
“模仿”是一个建立模式的过程,同时让你可以找寻到一个最合适及让你去实践的方法。你将创建属于你自己独特的一个模型,然后将你的能力最大化地发挥功效!
让两位大师们陪同你一起激发热情,一起去付诸行动,完成目标!
 
声明:本站发布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尊重原创,人人有责。 本网站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或立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由于立即发布操作,我们无法实时监控所有文章。 如有侵权,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emr@emr.my 以进行删除。
为了改善您在我们的网站浏览体验,请允许我们运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