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曾经想过,要为总是气呼呼的自己做点什么?但其实没有必要勉强自己抹去这些愤怒的情绪,因为这原本就是一种无法抹灭的情绪。喜怒哀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绪,情绪会自然而然的涌现。对情绪的「好」、「坏」下定论本身根本就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情绪就好比「打嗝」是一种身体现象,再自然不过了。但若要说愤怒的情绪是一种无以回应的情绪,却又不完全是那么一回事。第一步,请先仔细观察看看陷入愤怒情绪中的自己。
多数情况下,人会对「期待的人,未能按照自己的期望完成期许」这样的事情感到愤怒。
换言之,愤怒是自己心中「应该要……」的价值观所产生的情绪。
为了压抑自己心中的这些怒气,人会攻击对方,对方也会予以反击。
尽管是自己所成的情绪,但人还是把这些自己难以控制的情绪全数归咎于别人。会生气固然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若因此而心烦则是自己的「状态」。
关键在于细心观察自己究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焦躁,并试着从中找出愤怒的情绪模式。
若能够厘清情绪模式的话,相信肯定就能顺利找出因应问题的办法。
渴望获得理解的反向情绪─「愤怒」
对于「费尽心思做好了菜,先生却晚归」的愤怒情绪,其实就是「渴望有多一点时间相处,一个人好孤单……」的反向情绪。社会上还有很多发声者也提出了「听我说!」的诉求。生气的人仿佛呐喊着「给我好好弄清楚」关于我的事情、我的心思。而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愤怒。满怀期待却总是落空,于是人把怒气转向自己和身边的人。
不断累积对自己的愤怒之后,愤怒可能因此演化成「易怒体质」,让人变得容易攻击别人,也受人攻击,进而使自己落入不得平静的人生。真如此的话,人生就可惜了,不是吗?相信人可以藉由省思「自己应该……」、「别人应该……」这样的价值观, 让愤怒的强度、性质、频率获得改变。
“断舍离”就有这样一种力量,它能让人在各种压力下,逼迫自己对现有的生活做出思考,并且能付诸实践。
除了家里随处可见的囤积物,精神层面上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或者常常让你陷入自我否定的消极思维和情绪,这些也都是需要我们去“断舍离”的。
当你开始断舍离了,把生活的空间、心境、周边的环境变得更加纯粹,你的人生才能活得更加纯粹。欢迎你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