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总觉得如果我能回答那些难以抉择的问题,我就会知道某样东西是否值得留下,但现实是东西太多,其中还很多都是垃圾。
现在你要开始整理家中看得见的地方,并且从简单处开始动手。你试图认清自己有哪些习惯会妨碍你走出过去,妨碍你进步。做这些事行可能会帮助你获得追求已久、捉摸不定的动力。
但你总是会看见一件物品(或二十件)让你停下动作,讲话结结巴巴。你握住那东西眼神放空,放空非常久。
这种东西我多的是。我在断舍离方面最失败的,就是完全不知道如何处理小东西。我的确某天会需要用这些东西,但我真想不到要放哪才好。
我看过列清单的方法,看过书、部落格、杂志文章、听访谈,看过专家提出的八大问题(或十大,或更多),并且在我要丢东西时,拿这八大问题来问自己。
祖母的脚凳?可能需要十大问题。
夜光手环呢?可能不需要那么多问题。但我曾因为这类不重要的小东西而产生断舍离恐慌。
我的东西太多,多到能提出十大问题的专家也难以想像。我真的没有时间和力气,拿每一样东西来问自己十个问题。
我也没有办法依照情绪决定物品的去留,但许多断舍离的问题基本上都在处理情绪。我的想像力太旺盛,脑袋充满创造性,念头像兔子一样生个不停。
如果我问,夜光手环会让我开心吗?想想还真的会。它让我想起大儿子念幼稚园时,老师带全班小朋友「去了一趟月球」,回家的时候儿子带回一个手环。每个人都拿到一盒珠珠,老师要我们做夜光手环,然后带去班上发给大家。
那时儿子还是个纯真可爱的孩子,我记得他很兴奋,学校很新鲜,每天都很好玩。在这位六岁小童的心中,他真的去过月球!那一年很美好,我怀念幼稚园的单纯,怀念回家功课简单,怀念小朋友聚在一起、相亲相爱,看到夜光手环就心情激动。
唉,小小白日梦,大大浪费我宝贵的整理时光。
正常人不会屯的东西,我莫名其妙留了一大堆。收着收着,我想到两个简单的问题要自己回答,这招每次都奏效。如果第一个问题就能解决,第二个根本不必问。
问题一:如果要找东西,要先去哪找?
这问题不需要分析,虽然我超喜欢分析问题,可以一整天想个不停。然而一个关键的字眼让我的脑袋停止兜圈——东西「要」去哪里找,而不是「该」去哪里找。
一字之差是关键。 「要」去哪找是直觉反应,「该」去哪找还需要思考,而思考可以让你想到天荒地老。
所以整理东西时,我不会问「该」去哪里找,我问「要」去哪里找。
注意,我不问东西怎么「放」,而是怎么「找」。找东西好解决,要我决定摆放位置的话,我会犹豫一整天。找东西通常有个方向,所以我觉得「找出来」比决定「怎么放」容易。
家务减量从问题减量开始。我这人的毛病就是想太多。
从「该去哪找」换成「要去哪找」,代表我必须承认自己的直觉,或是确定脑中迸出的第一个念头没出问题。
整理时我总是想太多,想什么位置最适合放东西,最好可以在家里摆上二十年都不用动。但要想二十年的事压力很大,变数太多,房子可能会重新装潢,我们可能会搬家,谁知道人生什么时候会天外飞来一笔,影响我决定别针要放哪?
以上这些多想的都不重要,「今天我要用别针,要去哪找出来」才是重点。你会去哪里找,你就放在那里。
就算那个地方感觉怪怪的,又或者好像有其他地方更适合,又或者神智清醒的人根本不会想到这种地方,那也没关系。当然,神智清醒的人会把别针放在针线盒里,也知道针线盒的确切位置,当他急着要用别针,就会去拿针线盒。
不过我不常用别针,虽然有针线盒(还有两台裁缝车),但我不做针线活。既然我是这种人,调整裙摆要用到别针时,自然不会想到针线盒。
我会去翻杂物柜。既然我要用别针会想到杂物柜,我就把别针放在杂物柜。我不用想别针「该」放哪,无论其他摆放位置多么合理、多么实际,我都不管。
不要停下来,不要想太多,只要回答问题就好。我要去哪里找出这个东西?
杂物柜?那就放在杂物柜。
如果遵循直觉做事,现在不会有压力,之后也不会有。回答「要去哪找东西」并不会让我感到焦虑,而且只要动手就能找到。多有成就感,简直就是家政奇迹!
这问题还有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不是问题,但依然重要,那就是——立刻动手。
用你的直觉回答问题,然后直接将东西拿去那个地方放,立刻动手。详细原因我会在下一章说明,现在你只需要知道,每当有特定物品扰乱你的心神,马上将它拿去归位,才能帮助你继续收拾。
拿去那边,放下,继续处理下一件。
但是,当你自问「我要去哪找这个东西」,结果却是「嗯、啊、喔」,请再问自己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如果我需要这东西,我会记得它的存在吗?
这问题很棘手。我看着手上这件物品。此时此刻,我知道自己持有这件物品,毕竟它就在我手中。要是某天我发现自己拥有这件物品,会不会感到意外?
如果我不知道自己有,我就不会去寻找它。如果不找,我就会直接再去买一个。这样一来我就会拥有两个同样的东西。
既然我已经有一个,就不必再多买一个。
如果问题二的答案是否定的,我就该把这件东西捐出去或送人。如果你根本不会想到它的存在,那这东西留着也没意义。
而且这会让我无法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不会找,因为我根本没想过要找。
我不会说这很简单,事实上刚好相反。有时断舍离就像过圣诞节,你不知道自己会发现什么。看到一样东西,想起当初为什么要买回家,重新回溯第一次决定将它留下来的场景,想办法说服自己或许现在终于要用了。
这我做不到。无法回答问题一,因为根本没有答案。我不知道自己有,所以根本不会去找。
我节俭到令人抓狂,这让问题更严重了。想到要付钱买自己丢掉的东西,让我觉得很痛苦。但究竟怎样才算浪费?花三块钱买夜光手环?还是贷款买了房子,在房子里囤积一堆东西,结果住得不舒服,而且还要花三块钱买夜光手环,因为我不知道在家里那堆杂物中有这个东西?
第二个才算浪费,更浪费。
唉,以后你会后悔自己丢掉手环。我没说你不会。需要的时候,会想起自己曾有过哪些东西,即便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有。
后悔怎么办?不要再后悔了。感受心痛,然后继续前进。
这就是人生。夜光手环要价三块钱。如果六周后你需要夜光手环,但你已经住在整齐的家中整整六周,这的确值得三块钱。
===========
“断舍离”就有这样一种力量,它能让人在各种压力下,逼迫自己对现有的生活做出思考,并且能付诸实践。
除了家里随处可见的囤积物,精神层面上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或者常常让你陷入自我否定的消极思维和情绪,这些也都是需要我们去“断舍离”的。
当你开始断舍离了,把生活的空间、工作的空间、周边的环境变得更加纯粹,你的人生才能活得更加纯粹。欢迎你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