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与分手一样,都是复杂的问题。专家指出,婚姻能否长久,可以从结婚年龄、教育背景、性格等方面看出端倪。
波尔州立大学副教授雷米勒(Justin Lehmiller)在部落格统整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指出几项与离婚相关的指标。
他说,科学家一度以为,婚前同居是离婚的重大风险因素。 2000年代初期及之前,一篇又一篇研究支持这项说法,称其为「同居效应」(cohabitation effect)。然而,这项效应似乎正在减弱。事实上,随着婚前同居变得更加普遍,同居效应也消失了。也就是说,婚前同居曾经是预测离婚的指标,但并不适用于现代世界。
不过,研究发现同居年龄、结婚年龄与离婚率有关。较晚结婚的人通常婚姻也持续比较久,伴侣愈早结婚,后来离婚的风险愈高。
几项研究显示,观看色情影片是离婚的风险因素,但这些研究都绕不开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我们不知道谁是因、谁是果,究竟是色情片导致关系出状况,还是因为关系不顺利才看色情片?我们知道色情片在某些情况下会伤害伴侣关系,但也有研究指出色情片对关系有利,像是刺激欲火。简单来说,色情片是婚姻杀手的说法有待商榷。
出轨是离婚的可靠指标,这应该不令人意外。如果婚姻中有人劈腿,他们关系结束的机率也升高。但有许多伴侣撑过了出轨危机,甚至有少数伴侣后来感情变得更好。
美国全国家庭成长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Growth)数据显示,离婚与几项人口统计变数有关,包括宗教背景、教育程度。根据数据,有加入宗教团体、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似乎婚姻较长久。
数据也显示,离婚风险与种族/族裔有关,例如美国非裔女性早期离婚的机率似乎比美国亚裔女性高出许多。
雷米勒也发现,数篇研究证明离婚似乎会对家人有影响,父母离婚的小孩,长大后离婚的机率高很多。有意思的是,新研究发现这或许涉及遗传因素,因为数据显示,小孩长大后的离婚率,只与亲生亲属有关,与领养亲属无关。此外,特定个人特征也会增加离婚率,如神经过敏、自制力低。
研究伴侣关系40年的先驱学者戈特曼(John Gottman)认为,婚姻最大的杀手,是轻视。你对伴侣任何轻蔑不屑都对关系非常有害,像是带敌意的讽刺、辱骂、翻白眼。
美国芝加哥离婚律师克维(Karen Covy)表示同意。他说:「配偶必须彼此尊重、珍惜他们的差异,而不是互看不顺眼,觉得对方很蠢、老是做错。」
加州离婚律师寇亨(Dennis A. Cohen)认为,如果一对夫妻不尊重彼此「爱的语言」,他们的婚姻也难长久。例如说,如果一方是用帮忙家事、买礼物来表现爱意,另一方却喜欢用言语、肢体接触或好好待在一起来感受爱情,他们可能无法真正接收到对方的爱。
纽约离婚律师克潘尼斯(Douglas S. Kepanis)表示,从不吵架的夫妻,或许也难长久。 「很多伴侣为了避免场面难堪,会刻意忽视心中存在的某个问题,这会导致憎恨。」克潘尼斯建议要学着把心声说出口,也应该学习如何在不破坏婚姻关系的情况下,接受对方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