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在花莲、今年40岁的珮琪,不但是3个孩子的妈、一位全职的国小老师,也因为热衷航海运动,生活非常忙碌。两年前的一个偶然,她因为「不想再浪费人生在整理东西」,毅然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断舍离」计画。
她丢掉了衣柜一半的衣服、处理掉永远没有时间再看一次的书、卖掉家中多余的东西。 「不用整理物品后,换得充裕的时间运动,陪小孩聊天排解他们的问题」。她也把对物品的割舍,应用在食物上,不再吃多余的食物、宁可煮不够而饿肚子,也不愿意煮太多而有剩菜。种种努力,让她瘦到国中之后就再也没见过的体重。更重要的是,她也在断舍离计画期间考上博士班及正式教职。
断舍离(实行断舍离计画后,连一般家庭中容易因物品过多而显得杂乱的厨房都井然有序。照片来源:李珮琪提供)
透过丢掉不需要的物品,她更因此对人生有了全新的看法,包括她发现「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很少,家中70%的物品都用不到」、「物品去芜存菁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么。」她更打趣的说,「碎纸机好快,一小时就碎光妳累积多年杂乱的人生」。两年过去了,她依旧坚持「断舍离」的精神,她也在过程中,更加认识自己。以下是她8月16日的脸书贴文,授权「大人社团」转载:
从觉悟我的人生不应该花在整理东西开始,至今已经二年多了。我清掉了家中一半以上的东西,获得前所未有的清爽生活。这个过程中,我领悟到的断舍离精神,不仅仅是把东西丢掉而已,而是更了解自己、增加自信和果决坚强:
-
更了解自己
近藤麻里惠在Netflix的影集「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告诉客户的整理顺序是:衣服、书籍、纸张、小东西、纪念品。衣服跟风格和品味有关,书籍则与特质和气质有关,当你决定留下哪些衣服、哪些书籍的时候,同时也决定了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目前的我来说,什么该丢、什么该留早已不是问题,因为经历过那个「取舍」的过程,现在我非常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追求什么。
断舍离(作者丢掉衣柜里一半的衣服,在这个过程中确认了自己的风格和品味。照片来源:李珮琪提供)
-
增加自信
丢东西跟增加自信有什么关系?因为「担心把东西丢了,万一哪一天要用的时候没得用怎么办」这种心态,就是一种没有信心的想法。一个在生活中一直担心的人,不可能会有自信。实务上来说,等到那一天来临时,要不是东西已经放到坏了,要不就是想不起来它放在哪里,再不然就是你早已忘了它的存在。对我来说,因为东西变少了,花在家务的时间也减半了,有时间运动,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我相信一个人把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渐渐的就会有自信,因为他每天都在过「怦然心动」的生活啊!
断舍离(客厅干净清爽,丢掉的不只是多余的物品,还有「万一哪天要用没得用」的想法。照片来源:李珮琪提供)
-
判断每一件物品的去留时,都是在锻炼自己的心智
从一开始的犹豫不决,到之后的速战速决。现在的我,时时都在断舍离,不喜欢的东西,马上处理掉;不喜欢的人,不浪费自己的心神勉强相处。从超市把东西买回来时,马上归位;觉得厕所脏了,马上刷洗。不让那种「我等一下要去干嘛干嘛」的想法压在心头上,反而生活更从容省事。至于坚强就是,这种时时都在判断的「果决」,早已让我不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我也无法讨好每一个人,所以就好好做自己吧! (延伸阅读:整理物品时,别被情绪与回忆困住)
今年我四十岁,好险我因为断舍离而「不惑」了。而小孩也知道人生需要的东西很少,因为太多会被妈妈丢掉。老公的东西都被我丢光了,没事做只好练书法。
“断舍离”就有这样一种力量,它能让人在各种压力下,逼迫自己对现有的生活做出思考,并且能付诸实践。
除了家里随处可见的囤积物,精神层面上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或者常常让你陷入自我否定的消极思维和情绪,这些也都是需要我们去“断舍离”的。
当你开始断舍离了,把生活的空间、工作的空间、周边的环境变得更加纯粹,你的人生才能活得更加纯粹。欢迎你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