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放长假了呀!”推门进办公室时想起来,心情瞬间变得格外灿烂。路过同事桌边时,我像平常一样说“早安!”不料同排坐的老板对旁边的同事说:“听出来了吗?她今天心情很好是不是?”
哇!仅两个字的问候语,老板就能判断出我今天的心情好坏。难怪问候中,即便一样的话,对方的反应可完全不同。
老板不久前刚说我“太安静”,言下之意是希望我别只顾低头干活,要和同事多沟通。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沟通状况和能力。那不妨就从问候语上入手,看看如何能改善吧!
改变心态
心态影响对话的质量,即便是短短的问候语。这是老板的话迫使我反思后的心得。
无论自己有意与否,人的直觉在沟通中起著很关键的作用。一句简短的问候语,问话者是单纯的社交应付,还是真诚的问候,在短短的几秒钟对方已经接收到信息,做出了判断,做出的答复自然完全不同。
通常对方做出的回应和问候语,背面真实的关注度是等同的。一样是简短的客气应对“还可以”、“还行”,或与你开始有深度的交流,因为你的真诚像敲门砖一样打开了彼此的心扉。同事也在这平时的沟通中建立信任和友情,成为日后的朋友。
无论身处何处,大家都希望身边的人友爱、热情。想想自己,一直以“技术人才”自居,觉得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工作间隔时间总是在看技术文件,很少参与同事的聊天和玩笑,在同事眼中或许就成了“自顾自”,“不自信”,甚至是“傲慢”。因为过度的关注工作,而忽略了身边的同事,会让人有不容易亲近的错觉,更不容易打开话匣子。
所以要从调整心态入手,短短的问候语就可成为建立良好工作关系、交到趣味相投朋友的金钥匙。
问候语的学问
语言是门艺术,问候语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同事或朋友最近项目中有烦心事,看似压力很大的样子,打招呼也不怎么说,不妨换换一成不变的问候语。这对自己而言是小小不言的努力,或就能帮到对方,说说话,舒缓一下压力。
问候语可从三个角度入手:
1.表达关心
看到对方的压力,表达关注,把泛泛地问“还好吗?”(How are you?)改成“你今天怎么样?”(How are you today?)
这让对方把泛泛的应对状态调整到当下,我今天怎么样,状态如何?
还可用“你没事吧?”(Are you ok?),“还好吗?”(How are you holding up?)言外之意包括“你看起来压力很大呀!”
2.问“关注点”
如果对方的处境你已有所了解,可直接询问对方目前的痛点,也就是关注点。“工作进展如何?”或“听说你的工作……”
如不知道对方为何闷闷不乐,那就试试看能否找出关注点“你是否有很担心的事?”
3.提供帮助
如有可能提供帮助,就试试这两句。“有什么我能帮到你的吗?”或“怎样才能帮到你呀?”话都很简单,但关切之情已表达清楚了。
以关心对方的角度主动问候对方,即便对方只给你简单的答复也不应计较,因为对于感觉有压力的人是很难用常理去期望的。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他的”,就可以了。即便对方当下无表示,但你的点滴善意对方也是可以体会到的。
从改变心态入手,让简短但真诚的问候语成为与人交往的金钥匙。相信在新的一年,老板不会再认为我“太安静”。
每个人的沟通模式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学会的不只是如何去表达与聆听。而是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沟通模式。课程内容的设计不只是针对外在的人际沟通技巧,而是结合自己的内在与外在的沟通心法。在这里,会教你们心法与技能,让你回去随时可以应用。先搞定自己,与别人沟通就变得容易了。许多原先你认为“难沟通的人”也突然变得容易沟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