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位学妹在群里求助,问怎样跟人沟通才能不尬?原来,她毕业后做起了销售,却跟客户聊不来,常常没几句就变成 尬聊,就很生硬,一个月过去了, 一单交易都没做成。公司里不是没有培训,她也找过不少方法,但好像都没有效果,所以到处求助。
不能否认, 在工作生活中,沟通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懂沟通技巧的人,都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受欢迎,更容易被接受。而在销售、教练等场景之中,沟通技巧更是重中之重。
在NLP心理学中,关于提升沟通能力的技巧和方法有不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正是其中的发问技巧。
可能有人会感到疑惑, 发问也有技巧吗?
是的,发问,也是要有技巧的,不是随随便便把问题提出来,让人回答这么简单。我们平时或许曾遇到、或者看过这样的事情:有人在提问题的时候,接二连三不断地追问,让人来不及思考那么多,被提问的人总觉得快要窒息。
比方说,你过节回老家,家里的亲戚们一个劲地问你:
“谈朋友了吗”“结婚了吗”“买车买房了吗”“工资多少啊”“孩子几岁了”“学习成绩怎么样”……
这种发问方式,被称为 “切香肠”式发问,以步步紧逼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在一些媒体记者身上最为常见。
不过,对于教练、销售来说, 发问更多是启发性的,而不是批判性的。安东尼·罗宾认为:“好的问题让我们注意所忽略的事情,发掘出我们可用的资源,扭转注意力。”强而有力的发问,是能够同时刺激被问者及发问者的思维的。
发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员工对事情的理解, 激励员工,以及 说服客户, 建立起更牢固的关系,等等。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发问呢?
大部分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好几种类别,这里先说两种: 封闭式问题以及开放式问题。
1、封闭式的问题:有一个固定的框架,只能在限制范围内回答。
例如:
“你吃饭了吗?”
“任务完成没有?”
“要喝茶吗?”
“你吃饭了吗?”
“任务完成没有?”
“要喝茶吗?”
如果是在比较匆忙情况下,可以用它搜集少量的数据。但如果想要更进一步,深入地交流,则显得相对无力。
2、开放式的问题:没有固定框架,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其实,很多封闭式问题,只要多加几个字或改几个字,就能变成开放式问题。
例如:
封闭式:“你需要帮忙吗?”
开放式:“你需要怎样帮忙?”
封闭式:“你还没做完作业啊?”
开放式:“你做作业时遇到什么难点了吗?”
封闭式:“我不是告诉过你怎么解决吗?”
开放式:“我可以用其他什么方法帮你解决吗?”
封闭式:“你需要帮忙吗?”
开放式:“你需要怎样帮忙?”
封闭式:“你还没做完作业啊?”
开放式:“你做作业时遇到什么难点了吗?”
封闭式:“我不是告诉过你怎么解决吗?”
开放式:“我可以用其他什么方法帮你解决吗?”
关于开放性问题,我们一般会用到5W1H的问句,即:
What——什么?
“你想要的是什么?”
Who——谁?
“是谁告诉你这一点的呢?”
Why——为什么?
“为什么你想要这个结果呢?”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提问方式,有些责难的意味。可以在发现自己已经离题的时候,用这个方法,将注意力转回到原本的目标上,探寻原因。
When——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可以做到?”
这里通常要求订定比较具体的行动时间表。
Where——哪里?
“源头是在哪里呢?”“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How——怎样?
“怎样才能做到这件事呢?”
开放式的问题,没有封闭式问题的或多或少带着的“盘问”的感觉,更能 创造良好的交流气氛,快速让人打开心扉,说出真实感受,引起更多话题,也更容易拓宽双方的思维,看到更多的可能。
说了这么多,大概有人会觉得有些迷糊,在生活中究竟应该怎么运用?在这方面,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的应用方式。
比如你在相亲,如果你见到对方就用封闭式的问题: “你吃了么?”对方回答完吃没吃之后,顿时就冷场了。
而如果换成开放式的问题: “你喜欢什么?”那么话题的可能性就变多了,渐渐朝着你想了解的方向发展。
又比如你是服装店的员工,看到有客人进来了,如果你用开放式的问题说:“您需要点什么呢?”这时候,客人往往会说,“让我自己先看看。”所以在这个时候,你使用封闭式的问题,效果或许会更佳。
相反,如果你用封闭式提问: “请问您是要买裙子,还是买衬衫呢?”让客户进入你设置好的框架里面,往往能够成功地引导客户消费。
(文章转自智慧行学院)
无论你身在哪一个行业领域,其实最复杂的都是关于人的问题。沟通,情绪,关系,领导,销售,管理,行动,团队,谈判,凝聚,服务,诚信等,无一不与人的思想状态行为有密切的关系。
已广泛被各行各业的人士学习及运用了40多年的NLP,将让你更透彻地了解他人,团队及你自己。对于提高个人效能及团队效率有着显著的效果。推荐你以下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