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最困难的面向,就是在冲突后“重新相处”。因为气氛尴尬、拉不下脸,或彼此都还在气头上,一方希望和解,另一方未必已把负面情绪消化殆尽,愿意伸手接下橄榄枝。

尤其,职场常把“个性顺从”与“好员工”两者混为一谈,这使得许多个人主义强烈的年轻世代,觉得既然已发生冲突,留下“黑纪录”,不如选择直接离职、另起炉灶比较快,因而失去练习“重新相处”的技巧与智慧。

工作尚且可以逃离,家庭和亲密关系却无可回避。事实上,很多人际间的难题并非全有或全无的零和游戏,只要找到一个起点,解开心结,重新相处,并没有那么难。综合专家意见,汇整出重新相处的9个方法,帮助大家一步步拨开迷雾,重建美好关系。

01 倾听自己,要不要继续这段关系?

选择重新相处,一定都有个“不得不”修好的理由,所以,必须先想清楚这个理由是否充分到需要花时间和心力去努力。咨商心理师许皓宜建议,思考的时候,最好是由“心”给答案,而不是单由“大脑”理智判断,通常在倾听内在最原始的声音后,将关系区分出“要”或“不要”,问题就解决掉一半。

02 完整勾勒,想达到的结果是什么?

勇气心理学大师阿德勒(Alfred Adler)指出,关系重建之前,每个人一定都会经过不断诉说的过程,先是描述“可怜的我”,再来是指责“可恶的你”,最后才会归结到“我和你接下来要的是什么?”是回到过去的关系呢?继续各说各话?或重新协议相处模式?

当这些答案都厘清了,才能往前推进,落实出双方必须在想法和行为上做出什么改变,达到预期的效果。

03 重要关键,对方是否也有修好的意愿?

关系的重建,构筑在“双方都有意愿”的基础上。关系无法修好的症结,常是双方不同调,一方准备好了,另一方却还没准备好或根本没意愿。

拥有丰富企业情绪危机处理经验的咨商心理师苏绚慧指出,冲突过后,彼此都有委屈、受伤的情绪,在所难免。若是家庭或爱情关系,还可以花时间慢慢等待对方沉淀心思;但在职场上,天天都有进度必须达成,修复也要讲究效率,此时可委请“第三方”扮演关系再启动的协助角色。

尤其当同事间的冲突已闹到众所皆知时,主管应该积极介入,协助化解僵局。若主管刚好是冲突的当事人,或本身不具备协助的能力,可委由人资部门或顾问公司来担任第三方角色,冲突的双方也容易觉得牵线者较客观,自己较可能被公平倾听。

04 做好被对方数落的心理准备

在启动重新相处的动作前,要有会被对方惩罚、数落、啰嗦的心理准备,因为双方心理建设的程度一定有落差,认知到这点,才不会因为回馈不佳,马上就打退堂鼓。

企管教练张译文分析,人际相处都有个“情感账户”,若一方将账户透支得太严重,长期累积的怨怼,会让彼此很难只针对冲突事件进行讨论,必须经过一连串的倾听、同理心、示好、认错等过程,才能开始讨论事件冲突点。

有勇气听对方表达想法和感受,也有勇气表达自己,才能不在口头上一再重提往事,消磨和解的气氛。而且,把对话机会当作最后一次,就会认真把想说的话说完,而既然已经说出来,不管结果如何,也就比较不会有遗憾。

05 设定时间停损点

关系修复需要时间,但时间到底需要多久?自己可忍受的极限到哪里?如果尴尬期拉太长,能否承受得了不确定的焦虑感?这些都是修复期必须考量的重点。双方最好都默默在心中设定好时间停损点,当作启动下一步动作的参考。

许皓宜指出,依照临床经验来看,当自己反问:“停损点是多久?”这个问题后,通常回答的时间都会比原先预期的短很多,因为时间就是成本,时间就是压力,真实的焦虑感往往比想像中沉重。此时或许会进一步觉悟:一段耗时过久的修复过程,不一定符合期待,离开这段关系可能是更理想的选项。

然而,职场还是有现实的一面,背负经济压力的人不能动不动就离职,焦虑感的耐受度必须比较强。如果想重新相处的对象刚好是主管,而他又已习惯权威式管理、情感勒索式的沟通,恐怕就必须认清现实,接下来尽量站在主管的立场想问题,做好向上管理,降低发生冲突的几率。

06 达成协议的必要

吵架有吵架的艺术,吵架者可以试着摸索自己的吵架风格,是有话直说?习惯在冲突当下把事情都讲清楚?或是暗自生闷气?脾气一上来就无法好好讨论,必须先暂时离开现场?心灵作家庄慧秋指出,了解自己的吵架风格后,才能修正,并向对方说明,避免好不容易和好后,摩擦又一再发生,徒增误解。

另外,和解过程中,也有必要把“地雷话题”厘清。例如,同事和朋友间最常出现的地雷是宗教、政治等议题,如果这些与正事无关,就要约法三章,之后尽量少讨论这些话题,免得重启火药库。

07 认清关系的新面貌

很多人都是在经历冲突后才发现,原来对方真实的样貌并非如原先所理解,这就是所谓“理想的幻灭”。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冲突的引爆点可能根植于自己不合宜的看法或印象。例如,把同事当好朋友,一遇到竞争,就觉得遭到背叛,却忽略竞争本来就是职场的本质。厘清认知谬误后,就会知道往后相处态度必须是“同事对同事”,而非原先主观认知的“朋友对朋友”。

不过,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理想幻灭”后必然产生失落感,哀悼逝去的关系是必经过程,容许自己有一些适可而止的小哀伤,有益健康。

大家习惯说“破镜重圆”,但关系的重建应该是“重新再见”。当两个人都修正了自己的模式,昔日敌人才会变成今日同伴。

08 建立破局的忍受度

冲突之后要重新相处,必须建筑在信任和了解两个前提上,少了这两点,和解就较难成功。

另外,每个人的情感模式和人际模式很难说变就变,即使经过释放诚意和努力沟通,仍然不见得能立竿见影,这时就需要对自己坦承:“有些关系就是暂时和解不了”,才能提高对破局的忍受度。

09 无法逃脱的困境,都是自己修行的道场

在职场上,重新相处还是要回到“解决问题”、“清楚分工”上,只要有明确目标,就容易达成协议。而亲子关系与亲密关系交杂着复杂的情感,反而比较难以就事论事。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无法逃脱的困境,都是自己修行的道场。职场上无法离职,可能是因为有经济的恐惧或有信念的执著,必须想办法化解。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无法逃脱,就必须承认力有未逮,彼此必须长期持续努力。

无法逃脱时,就面对吧!因为这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在纠葛的关系里,每个人才会想办法反省自己,放下惯用视野和模式,学会倾听和同理。只有尝试过各种技巧,口袋里的“法宝”才会愈来愈多,日后面对各种关系时,才会更成熟。

本文转载自:Cheers杂志

你每天都需要不停的沟通但实际上你们都带着面具猜测、怀疑,各种固有模式让沟通越来越难。如何快速扭转这个局面,了解沟通及掌握有效的说话方法?推荐你以下课程:

声明:本站发布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尊重原创,人人有责。 本网站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或立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由于立即发布操作,我们无法实时监控所有文章。 如有侵权,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emr@emr.my 以进行删除。
为了改善您在我们的网站浏览体验,请允许我们运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