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里,最理想的成熟状态,是两个人舒服自在的相处,独处时也不会感到寂寞或不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地学会“经营”一段关系,更成熟地看待对方,把对方的需要视为自己的一部分,不知不觉却深陷在一段“不健康”的关系里,还说服自己是幸福的。
心理咨商师点出一段关系里,最无形的“致命伤”:我们经常把对方的快乐和幸福视为是自己的“责任”,一旦对方出现“负面消极”的情绪,我们很容易深陷有毒的关系之中。
01 同理心其实藏着“伤害”
有时候,当另一半情绪陷入低落时,会想要施予“同理心”,却在倾听和陪伴的过程,一不小心就被对方的情绪影响,跟着深陷抑郁与低潮之中。心理咨商师 Aarti Gupta 提醒,想要经营一段健康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先意识到:“对方的情绪是会伤害到自己的。”
你必须要提高“自我意识”,发现自己已经受到对方的情绪影响了。“同理心”有助于我们“察觉”另一半的情绪反应、找出问题的核心,而不是跟着一起感同深受、深陷其中。
02 保持沉默不代表“不爱”
习惯付出同理心的人,也会期待另一半可以明确感受到自己正在一起“承担”对方的情绪与问题,不过,认知神经科学者 Tania Singer 警告:“从一段长远的关系来看,持续付出同理心,最终只会换来身心俱疲的自己。”到头来,对方的情绪好了,自己却处在低潮中。
不论多爱一个人,都要保持一段健康的“距离”。有时候,沉默地看待对方的情绪,没有释出同理心不一定代表“冷漠”或是“不爱”,其实只要静静地陪伴,亦是一种“爱”。
03 允许对方有“负面”情绪
心理咨商师 Nick Wignall 点出在一段关系中,当一方深陷负面情绪时,都有一项共同的特性:“大多数人其实不是真的想要找出解决自身痛苦的方式,而是只想要被理解。”而另一方,往往会设法去解决对方的问题,于是,给出不少建议,最后也不会被另一半采纳。
一段健康的关系,其实藏着“正面”与“负面”的情绪与思维。有些话,只是一种日常的抱怨与舒压,不需要太过“严肃看待”,试着倾听就好,也不要不允许对方有负面情绪。
04 “有难”不一定要“同当”
我经常被这一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思维限制住,却忘了“负面”和“正面”的情绪一样,皆是有传染力的。不要因为对方正在难过,而就不允许自己快乐了。
心理咨商师 George James 表示,“你不需要为另一半的快乐负责,让自己快乐就是最好的支持。”
与其两个人一起沈沦于负面的情绪之中,陷入一段不健康的关系,不如试着先让自己过得快乐。
快乐,其实传递著满满的正面影响力,也会让另一半受到鼓励,跟着快乐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