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佐斯不畏挑战的狠劲,是受到许多业界人士讨论、学习的特质。然而,他能一路带着公司进步,并非只凭一股脑的冲劲,还有他独到的管理技巧,以及在创业、革新、消费者体验上的宝贵观点。如果你也有创业或管理的需求,不妨向贝佐斯学习!

01 让“遗憾最小化”

贝佐斯在创业初期,首次产生“建立线上图书交易平台”的想法时,他用一套称为“遗憾最小化”(regret minimization framework)的理论,来说服自己付诸行动。

他认为在做决策时,只要假想自己 80 岁时回望此时的自己,会不会因为没做某件事、或做了某件事而遗憾不已,来评估自己到底要不要执行,“我知道在我 80 岁时,不会后悔自己尝试过这件事,我不会为自己投身‘网络’──这个我认为即将壮大的东西──而感到后悔。 ”

02 抓住对的机会

亚马逊刚创立时,网络世界正蓬勃发展,使用率正以每年 2300% 的速度爆炸性成长。贝佐斯看准了网络市场的潜力,开始思考切入点,同时间,他发现当时每年出版的书籍量高达 300 万本,于是他决定媒合两个正在风口浪尖上的产业,开始在线上贩售运送成本极低、成交单量极大的出版品。

03 沉迷于研究顾客

许多公司都会声称“用户至上”,但贝佐斯对于研究消费者的兴致,可说是到了着魔的程度。贝佐斯在 2018 年的一场公开对谈中提到:“亚马逊有很多营运准则,但最使我们成功的一项准则是:着迷般、强迫性专注于我们的顾客。”

而比起提供好的服务,贝佐斯更希望成为一间让顾客感到“不可或缺”的公司。他也在 1997 年的一份致股东信曾写道,“打从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就在于提供顾客明确的价值。”

04 让产品的价值高过使用成本

在电商市场刚起步的时期,只有 1/3 的家庭有电脑,而且当时系统阳春、网速极慢。无论对买卖双方来说,在网络上购物都是个考验──毕竟网络慢,使用体验就是很糟!

在这样的技术条件下,如果你想说服顾客“克服万难”使用线上购物,你的平台最好能要创造其他附加价值,提供他们在其他地方无法获得的好处,例如低廉的价格、丰富的选择、更高的满足感等。而亚马逊当时的确开创出足够的诱因,成功吸引顾客投入网购。

如今软硬件都发展成熟,大家无论用桌机或手机网购都十分方便,但同样的问题依旧存在:你的平台是否能使顾客的生活变得更好?若否,顾客终究会离你而去。而亚马逊这些年来的壮大,也说明了他们并没有让顾客失望。

05 别管对手,先担心你的消费者吧!

贝佐斯曾告诉他的团队,“别害怕那些竞争对手,因为他们永远不会掏钱给我们,真正该担心的是那些会埋单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与其担心竞业,不如将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地方。

06 雇用传教士,别用佣兵

像亚马逊这样称头的大企业,想招揽好人才并非难事,但要如何留住好人才?似乎又是另一道难题。贝佐斯认为,与其高薪挖角只看钱的佣兵,管理者应该要用有意义的任务、目标打动人心,才能吸引与公司理念一致、像传教士一样愿意长期跟随公司的人才。

07 保护公司文化

亚马逊严苛、高压的公司文化,是业界赫赫有名的。2015 年时《纽约时报》曾访问一名亚马逊前员工,该名离职员工表示,办公室内几乎每个人都在位子上崩溃大哭过。

对此,贝佐斯不否认,但也不打算改变做法。他在 2016 年的致股东信曾写道,“我们从未声称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这就是我们,而且在过去 20 多年来,我们(的文化)也吸引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贝佐斯认为,企业文化是由过去的成败慢慢形塑、变成一间公司最深层的骨干。重要的是认可这些历史,并捍卫它。

08 接受批评,但要适可而止

贝佐斯认为聆听批评与指教是重要的,但他也提醒,听取意见后务必要仔细思考:这些批评本身是不是正确的?如果别人说的是对的,就别犹豫、立刻去改善。

不过也不要让自己太受外部的流言蜚语影响,如果你过分在意批评的话,很难成为一名创新型先驱,公司只会原地打转,贝佐斯曾说:“如果你忍受不了任何误解,那就别做任何创新的事!”

资料来源/Inc

如果你想学习如何更加提升团队的士气、管理团队、探索自己的潜能、学习更多与职场人际关系的技巧,推荐你来学习以下的课程:

声明:本站发布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尊重原创,人人有责。 本网站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或立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由于立即发布操作,我们无法实时监控所有文章。 如有侵权,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emr@emr.my 以进行删除。
为了改善您在我们的网站浏览体验,请允许我们运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