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沟通中,我们经常会把交谈的方向引导向三个方面:

是弄清楚对方话语的意思,或者在说过的内容里面把焦点调细,把其中的部分放大,就像用小钳把内容的一些资料捡出来,这样的技巧叫做“下切”(chunk—down),NLP的检定语言模式(the meta model of languages)就是一套这方面的技巧;

是为了建立与对方一致的气氛,用含义更广的词语去暗示意义上的共通,因而建立接受对方和允许对方引导的感觉。因为“意义”存于一个人的潜意识,是很主观和不能尽言的,所以在语言层次取得意义上的一致感觉时,对方会被带到新的思考方向上,这样的技巧叫做“上堆”(chunk—up),NLP的提示语言模式(the milton model of languages)就是一套这方面的技巧;

是探索对方说话的意义,因此能引导对方注意到有同样意义的不同可能,找出在同一层次的其他选择,使思想和生活更加丰富,这样的技巧叫做“平行”或者平移(parallel)。

以上三个方向的语言技巧,统称为“上堆下切”技巧(chunking),这套技巧的功能是从三个方向(上、下、平行)扩展交谈的涵盖面,使谈论的内容更丰富,效果更理想。

检定语言模式是找出说话者深层结构的一套技巧。由于我们说的话,都源于我们的内心,而说话的人,大多很难清楚地表达内心的意念,只是“表层结构”,而没有说出来的意思,即“深层结构”,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这个意思。

上堆下切法,是一种语言运用技巧,目的是引导对方思想上升到一个高度,或看到同等意义的其他选择,或下降、细化到更具体的内容。

上堆下切法,包括了三个分向:上堆、平行、下切。

 一、上堆:

上堆的语言,总的带入更大、更广泛的事物或意义,如找出对方做事情的动机。

例如,问:“你常常骂孩子,是希望得到什么?”

对方说:“我希望他能够上进,成为一个好孩子”

这时,我们就可以回应:“希望他能够上进,除了责骂,应该有其他的方式和途径吧?” ,以此引导对方。

或者,回应:“是啊,你这样都是为了他好”,以此引起共鸣。

二、平行

平行是跟对方说过的,处于同一性质层面的其他可能性。如:跟“看书”平行的,可以是唱歌、画画、游泳等;跟“轮船”平行的,可以是飞机、公交车、长途客车等。

例如,一个人心情不好,总是以酒消愁时,我们可以劝他:“你喝酒是为了消愁,而消愁除了喝酒,还可以去旅游、参加朋友聚会、听音乐、郊游,都是不错的方法。”

三、下切

下切是通过将对方的话,进行细化了,以了解对方深层结构的技巧。如:了解某种说法的具体事实。

例如,一个人说:“老板故意刁难我”,我们可以做如下处理:

问:“他是怎么刁难你的?”

答:“他总说我做事情马虎”

问:“怎么表现出你的马虎?”

答:“打文件总有错别字”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对别人进行开导的事情,因为对方的情绪不对了,必然会影响你的工作或者生活,单位中的同事是这样,尤其是你家里的那个,不论是老婆、丈夫还是小孩子都有可能遇到情绪不对的时候,如何对他进行更好的情绪疏导,决定了你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上堆下切法”是一个语言运用的技巧,目的是引导受导者的思想上升至更具有意义、抽象、众人认同的层面(上堆);或者引导他看到同等意义的其他选择(平行),抑或下降到所说的话中更细致的部分(下切)。

上堆的语言,总是会带出更大、含蓄更广的事物或意义,最好用来找出受导者行为背后的动机。对于一个经常使用责骂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的母亲,辅导者问道:“你经常责骂孩子是想得到些什么?”母亲说:“我想让他更懂得照顾自己,以便使我不用这么操心。”“不用操心”就是她责骂孩子的动机。找到了真正的动机,剩下的事情我们就看看除了责骂可以能够让她“不用操心”之外还有什么可以帮助她实现她的动机。其实我们可以找出很多。

上堆的语言还可以取得与受导者的共鸣。找到了动机之后,接着说:“其实,你这样做都是想他好,对吗?”取得共鸣,并不是对受导者行为的肯定和赞同,只是表示你理解她的意图,以便让受导者能更好的接受你。

“下切”就是具体化技术的运用,找出更细微的成分。

例如,

受导者说:“我怕蛇”。

辅导者可以问他:“你怕什么样的蛇?”

“关在笼子里的蛇你怕吗?”

“死了的蛇,比如标本,你怕吗?”

再比如,受导者说:“他对我不好”。

辅导者问:“他对你怎么不好了?”

受导者说:“他在家里骂我!”

辅导者问:“他一回家就开始骂你吗?”

受导者说:“每次我看电视音量一大,他就骂我。可我觉得音量大,听起来才过瘾,他根本就不体谅我。”

由此可见,下切法能帮助辅导者快速地获取受导者的一些重要资料。

下切方向的内容必然包括在上堆方向的内容,后者因此必然比前者更大。例如“在家里骂我”是“对我不好”的一种方式,也可能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比如打人、不关心、不体贴等等都包括在上堆——“他对我不好”之中。

下切是为了弄清楚受导者内心的意思,在说过的内容里面调细焦点,把其中的某些部分放大,使之清晰,就像拿一把小钳子把内容中的不清晰资料检出来,然后进行鉴定。例如:

受导者:“他不好。”

辅导者:“他怎样不好?”

受导者:“他对我不好。”

辅导者:“他对你怎样不好?”

受导者:“在家里对我不好。”

辅导者:“他在家里怎样对你不好?”

受导者:“他从不温柔的跟我说话。”

除了上堆和下切之外,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平行”。平行是与所说过的处于同一个性质层面的其他可能。平行是为了引导对方注意到有同样意义的不同可能,找出在同一个层面上的更佳选择,使思想和生活更丰富。

例如:一般人习惯于应付负面情绪的两个方法:不是压抑就是发作,其实我们还可以找到其他的方法比如:消除、淡化、运用与配合等,而且从效果上看要比压抑和发作更好。

在亲子关系中这些技巧也非常好用。比如说孩子考试得了三十名,那么,你就需要用下切了。 比如说:宝宝来我们看看是数学考得不好呢?还是语文考得不好呢?哦,原来是数学成绩不理想啊。那我们来看看是哪些没有做好呢?接下来呢,一步一步的就找出原因了。

同样的,如果你要批评孩子考试不好呢,很多的家长说:你看看,考试考得这么差,怎么搞的?把我们家的脸都丢光了。 学完这个下切后呢,就不能这样了。 你要说:哦,原来我们家宝宝只是这几道题没有做好啊,来看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的。 那么表扬呢,就要上堆了。比如说,孩子考试考了100分,你可以说:哇,咱们家宝宝的数学考了100呢,宝宝学数学真是好认真,看来咱们家的宝宝好有数学天赋,咱们家就要出一个数学家了哈!这就需要上堆了。

希望这些小小技巧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愉快,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如果你想学习更多关于NLP、语言、沟通有效的工具与方法,欢迎你一起来参与以下课程:

声明:本站发布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尊重原创,人人有责。 本网站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或立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由于立即发布操作,我们无法实时监控所有文章。 如有侵权,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emr@emr.my 以进行删除。
为了改善您在我们的网站浏览体验,请允许我们运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