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播完后,微信朋友圈、公众号里很多人都在分享原着作家亦舒的经典文字。其中,被人按讚、分享最多的当属喜宝(亦舒另一部小说《喜宝》的女主角)说的这句:「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就给我很多很多的钱。」这句话如今依然被无数女性奉为金句。

 

「要么给我爱,要么给我钱,要么给我滚」这种观念在某种层面反映了,部分人在感情中会把金钱的给予当作爱对方的方式。其实,不只是女性,大部分男性都有这种心态。

 

追求金钱和物质,这本没有错。但是光有钱真的就够了吗?同样地,只是给予,真的就能得到爱情吗?

 

有个人分享他的困惑,「我交了很多个女朋友,一直不停地换,基本上,每个女朋友相处时间都不长。千万不要误会,并不是我花心,因为通常我是被甩的那一个。现在交的这个女朋友也快要分手了。

 

我和她相处的时间最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她无条件地包容我的各种缺点,让我一下子觉得自己很重要。我也非常喜欢她,我恨不得把我拥有的一切都给她。可是她还是要和我分手。我真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

 

「听起来你挺委屈的,」我好奇地问:「这么多女朋友都要离开你,她们有没有一些共同的原因?」

 

「哦……好像有,她们说我不爱她们,可这怎么可能呢?我真的是爱她们的啊,特别是现在这个,我什么都给了她。现在有很多人结婚还婚前财产公证,可是我没结婚就把所有的财产都交给她管理,我的事业不差,财富不少,她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还说我不爱她?」

 

他越说越快,越说越急促,好像肚子里的苦水终于打开了阀门,一定要在这一刻倒完似的。我能听得出,在他委屈的情绪下面,有不少被压抑的愤怒。

 

 

你的伴侣能感受到你的爱吗?

 

「为何我给了你我的所有,你却仍觉得我不爱你?」他内心呐喊。在他的世界里,他认为给予就是爱──或者说,给予是表达爱的最好方式。把最好的都心甘情愿地给予对方,这是谁对谁表达爱的方式呢?这是父母对孩子的方式,对吗?

 

「你是不是觉得挺委屈的,你把一切都给了对方,对方仍然抱怨你不爱她。并且这还不是一个人,而是你交往过的女朋友都这样说,你不觉得奇怪吗?」

 

「奇怪啊,我一直都想不通。」

 

「在你的前半生,有谁也这样爱你?他愿意把所有给你?」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关系中会发生同一类的事情,这叫内在模式。这些模式通常都是从家庭或成长的经历里形成的,所以,我想探索一下他这个模式的形成背景。

 

「我的父母。」他说。我猜得没错,果然来自父母。我追问:「你和父母的关系如何?」

 

「我是跟爷爷奶奶长大的,父母都在外工作,很少回家,我基本见不到他们。但我很感激他们,我知道他们不容易,在外面辛苦工作,供我读书,自己省吃俭用,把最好的都给了我,没有他们当年的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所以我发誓要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现在我有钱了,给他们买房、让他们去旅游,他们现在生活得不错。」

 

「你和他们的关系如何?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

 

「挺好的啊,父母现在很开心,逢人都说我是他们的骄傲,每次回乡下时,我也觉得很有面子。」

 

「听起来,你对关系的解读就是互相给予。我想知道的是:你跟父母亲近吗?有一些心里话,你会很渴望跟他们说吗?」

 

「唔……你知道,我从小没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我们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但这不影响我们的关系啊。」

 

 

接下来的对话,我就不一一描述了。相信大家都看明白了,他来说,钱就是关系,关系就是钱。我对你好,我就给你我的一切;我把一切都给了你,这就是爱你。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从与父母的互动中学会了这一点,但也仅仅只有这一点。他没有体验过关系中的亲密性与複杂性,也暂时还不知道,除了给予,爱还有很多种表达方式。

 

对他来说,有了给予就够了,因为他从小与父母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但他的女朋友呢?这就远远不够了!因为爱的内涵非常丰富,仅有「给予」的爱太单薄了。

 

在一段关系中,光有爱是不够的

 

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的回应。每个人都在生命里追寻有爱的亲密关系,渴望拥有爱。但在一段关系中,光有爱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让对方能感受到你的爱。给予只是爱的表达方式之一。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学会了一些爱的表达与接收方式。除了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表达爱之外,我们还要学会用对方能接收的方式去表达,这样对方才能接收到你的爱。

 

否则,就像你汇款给别人时,如果帐号错了,就算你把所有的钱都汇了出去,对方也收不到,你的钱只能白白浪费掉了。

 

 

美国着名婚姻专家盖瑞‧巧门博士(Dr. Gary Chapman)认为,表达爱有五种「语言」:

 

一、言语的表达:

 

对部分人来说,只有说出来的才是爱。没有说出来,就算你为他付出再多,他也还是认为你不爱他。

 

 

二、高品质的时间:

 

全然在一起的陪伴,全然在一起的相处时光。

 

三、礼物:

 

透过一些有形的物质去表达爱。

 

四、服务:

 

透过为对方去做一些事情,透过行动去表达爱。

 

五、身体的接触:

 

亲吻、拥抱、碰触、握手、性爱等。

 

当然,盖瑞‧巧门博士提出的这五种「语言」未必是全部,但可以作为参考。其实,具体有多少种爱的表达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找到对方需要的那一种。如果你真的爱对方,你值得为对方这样做。

 

如何才能知道对方爱的接收方式?最好的方式就是坦诚沟通。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只有坦诚地告诉你的爱人,你希望他怎么对你,他才知道该如何对你,否则,他一辈子只会用他习惯了的方式对你。

 

当然,不少女性这样说:「如果我告诉他,他才这样做,那就没意思了。」我想对持有这种想法的朋友说:「如果你不说,那就更没意思了!就连生你、养你的父母也未必知道你心里所想,何况是一个跟你的成长背景、经历、性别都不一样的人?你不跟他说,他又怎么会知道你要什么呢?」

 

爱一个人很容易,但与对方长期相处并保持爱的感觉就不容易了,这需要双方共同学习、不断成长。爱情是美好的,但缺乏智慧的爱,往往会让两个人都受到伤害。但愿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开始愿意为爱成长。

到底怎么样才能让两人共同携手,白头偕老度过余生?怎么样才能走入婚姻殿堂建立幸福美满品质?欢迎你一起来学习:

声明:本站发布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尊重原创,人人有责。 本网站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或立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由于立即发布操作,我们无法实时监控所有文章。 如有侵权,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emr@emr.my 以进行删除。
为了改善您在我们的网站浏览体验,请允许我们运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