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沟通者的特质,称为NLP智慧的四根柱子:
第三根柱子:是感官的「敏锐」..(Sensory acuity)
即使用你的感官,警觉于你所得到的信息。 构成人类行为的基本模式的基本因素,主要是通过人们对环境的知觉系统的运作,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与味觉。 NLP模式假设所有人类关注的环境「内在和外在」和行为差异皆能以上述方式呈现。 知觉类别是构成人类知识结构性的一个决定因素。 我们假设所有即将产生的经验全能被规范于感官的组合。 因此,我们选择了上述5种感官经验的表达方式。 传统心理学中,感官系统只被视为被动的输入机器的传统模式,NLP则具有更多功能上的重要性。 感官的信息或差异皆来自每项系统的本质,和系统与心智的连接以及个人行为过程在输出上的调整。 这些都会形成不同的表表系统。 「行为」在NLP中,是任何与表象系统在任何阶段下之固定观念有关的活动。 各种可以看到、听到或者感觉到的动作皆是行为。 所有若分析「思考」的组成部分,将包括感官特点的过程,如用「心」看,倾听内在的对话,对事物有感觉等。
所有的输出当然也是行为——其所涵盖的细微行为输出,包括眼睛向旁侧移动、音调上的提高、呼吸频率,甚至争辩、生病,及踢足球等等。 我们的表象系统构成我们自身行为模式的结构要素。 人类的行为「词汇」组成所有经验内容,而次内容的来源不论是内在或外在,皆通过生活中的感官频道产生。 你用你的感官去看、听或觉察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只有这样子,你才能确知你是还在朝向目标的方向上。 如必要时,你可借这回馈去调整你所做的事情。 在我们的文化里,以这样子去注意信息是不平常的。 但小孩子是这么做的。
其实我们可以像我们小时候,重新获得好奇心与敏锐度。 敏锐的感官是愉悦的关键。 因为愉快来自于完全使用你的感官,如品尝美食、聆听音乐、发觉身边的美好等。 你的感官越不敏锐,你对「量」的依赖就越会大于「质」。
你感官越敏锐,愉悦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教练过程中,对被教练者的心智状态同样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教练过程本身也要有洞悉的能力。 日常生常活中,特别是与人互动时,潜意识一直是最微小的线索来反应外在的世界,这些线索不是由意识所控制的,也不是未受过训练的人可轻易看出的。 增加对这些线索的察觉,可让自己与他人的沟通更有效。 “后设消息”(Meta-Message)就是典型由这些微细的线索所揭示出的消息。
「度测」:又称(传测)(Calibration)
度测在NLP里,意谓着能辨识他人处在不同心态时的变化。 其实这项技巧我们都有,也经常在日常生活里经常运用,它是一项值得更加开发及精进的能力。 当某人在回忆其受惊吓的经验时,他的唇可能会变薄,肤色会变得比较白,而呼吸会以较浅。 而当其回忆起一愉快经验时,他的唇会比较饱满,肤色比较红润,呼吸以较深,而脸部肌肉也比较柔软。 我们无时不以言语、音调及肢体语言,在导引别人的心态,而通常我们并不自知自己在做什么,但是要不是没注意到,不然就是忽略了别人的心态。
在NLP里,辨视别人是在什么样的心态里的技巧,我们称为「度测」。 一个人的心态是有很多微细的指标可观察到..他们的呼吸速率和深度。 皮肤颜色。 头倾钭的角度。 脸部的肌肉。 音调及孔的放大等。 所有这些事都有具体的感官证据,而不是任意猜测。 只要你注意,就会观察到它们。
「度测」并不是读心术。 它是关于你能看到或听到别人在某种心态时的能力。 我们的感官是特殊及敏锐的;我们是有能力比我们习惯上做到的,感知更多的东西。 「度测」就是解读别人当时心态的生理语言。 NLP并不认为任何特殊的肢体动作,就代表某特定的意义。
如果你学习如何更加了解自己、探索自己的潜能、学习更多与生职场人际关系的技巧,推荐你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