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位邻居长辈张叔,有几十年的烟瘾。每次见面,都是看他手里夹着烟。有时候和爸妈过去串门,不到几个小时,就能看烟灰缸满了又满,清理好几次。张叔家里人也劝过,但张叔觉得:“我也有尝试过要放下,但是抽了35年,哪有那么容易戒掉”。

说到戒烟,张叔的方法是,身上带着两包烟,烟瘾上来就“望梅止渴”。靠着自己的自制力,肯定会戒掉的。只是每次到最后,都控制不住。手指一到时间,就想夹根烟试试。

嘴里说着,抽完这“最后一根”就算了。可惜“最后一根”后面,还有无数个“最后一根”。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知道坏习惯要改,也都明白改掉坏习惯要自律。只是很无奈是,有时候行为,真的会不听意识使唤。

为什么有的习惯,很难戒掉?

为什么明明意识很渴望改变,但是行为还总是重复着旧习惯?据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中,有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也就是说,当你将做一件事养成习惯之后,那么你也就容易将其进行到底。也就是心理上学说的: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去做一些事情,它会慢慢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

改变天性,难吗?难,但不是完全没有办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你了解“习惯”形成的机制和原理,攻克不想要的“坏习惯”将不成问题。想要打破惯性,不妨试试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我们很难摆脱“习惯”?

2、“习惯”是怎么形成的?

美国畅销书作家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就曾很好的解释这两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很难摆脱“习惯”?书中描述了一个科学实验:老鼠迷宫实验。通过研究老鼠在迷宫中,行为逐渐习惯化的过程,发现在老鼠的大脑中,有一个“基底核”的神经结构,活跃度不断增强,慢慢代替了负责认知和思考的皮层区域。也就是,“基底核”成为行为运作的主要推动力,大脑的思考变得懈怠停滞了下来。而“基底核”会反复的记录一个人的行为,并把经常重复的动作,如早餐刷牙,晚上洗澡,疲惫睡觉……

这些重复次数多的行为,归类到一起,“模式化”融入潜意识。成为习惯,成为第二天性。而我们的大脑很聪明,聪明到想尽办法“偷懒”。为了替我们节省更多的能量,不过度用脑,得到更多的休息。它会自动忽略一些事情,放任“习惯”去执行。这就决定了,我们大部分行为,会对习惯造成依赖。

“习惯”是怎么形成的?

书中称经过研究发现,习惯的养成包括三部分:

1)提示(Cue):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决定使用哪种习惯。

2)习惯(Routine):行为惯性、思维惯性、感情惯性……

3)奖励(Reward):对于大脑有何好处,以便大脑“偷懒”。

以上面那个老鼠的迷宫实验为例:

老鼠听到声音(收到提示),就会激活基底核记录的惯常行为,按照旧模式走迷宫(重复习惯),最后获得的食物(得到奖励),于是强化了这一习惯。

足以见,习惯的力量之所以强大,都是因为“渴求感”。能够满足大脑“偷懒休息”的天性,能够满足行为背后的意愿需求。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当“提示”和“奖励”被联系起来,大脑中就会出现潜意识的“渴求”。而“提示”一经被唤醒,渴求就会驱动“习惯”,去运作一个“有被奖励经验”的行为。

这就是,习惯为什么会被无数次重复的原因——行为背后的渴求感。由此见,打破坏习惯的第一步,是转变我们的信念——控制这种“渴求感”!

打破习惯的心理技巧:次感元

可能会有人问,道理是听明白了,有具体的方法吗?NLP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次感元”,用来打破习惯、“戒瘾”,十分有趣。无数次的实践证明:改变次感元,可以改变我们对事物的看法,甚至过往的记忆。

什么是次感元?

我们的大脑中,用来保存对事情信息的部分,靠三种感元,分别是:视感元、听感元、触感元(也叫内感觉)。它们的缩写是VAK。而科学家发现:虽然我们见到或者想到一个人时,脑里会涌出一张面孔和一个声音。

但这些面孔和声音,只不过是更细小的资料合成的“印象”。这些细小的资料,是由VAK细分下来的基本元素,被称为次感元,也叫经验感元。

例如:

视感元的次感元有:亮度、大小(形状)、颜色、距离、位置……

听感元的次感元有:音量、声调、清晰度、持续或间断……

触感元的次感元有:压力、强度、温度、频率、重量……

次感元,是我们大脑中,关于经验和记忆的基本元素。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经验和看法。想要打破习惯,可以从改变次感元构造的“固化记忆”开始。比如说,用次感元,帮助一个人戒烟。

第一步,可以建立一个坚定信念:相信自己能够戒烟。

引出次感元,想象一下,自己戒烟后的图像。它在确定的位置,它有确定的尺寸,确定的距离。它可能还会有声音,提醒你:不要再继续抽烟了!感受这个感觉,这个感觉就是为了让你停止“抽烟的欲望”。

第二步,放一根香烟在桌上,点燃并凝视之。

引出次感元,想象一根香烟,把香烟固定在一个地方。凝视这个香烟,和漂浮在空气中的尼古丁。正视自己内心的“渴求感”。哪怕内心挣扎,你也果断拒绝,坚定的和香烟背道而驰,去做其他的事情。不抽烟后的生活,是一副什么样的美好画面。

第三步,构建图像(新欲望):看到别人抽烟,但你没有。

如果看到别人抽烟,你的欲望也被勾起。那就想象香烟的样子,想象一个你渴望抽烟的环境。

慢慢把脑海中这个图像的尺寸放小,推远,远到看不见,一片白茫茫。再想象一个你不抽烟的图像:身边有人抽烟,但你没有。

你就看着这个图像,放大这个图像,构建新的欲望——不管别人抽不抽烟,你就是不抽。迅速回到第一步,坚定信念的次感元,那个不抽烟的画面。

第四步:重复以上的步骤几次。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而就。习惯的打破,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如果你能坚持三周,在每次“抽烟”的欲望勾起的时候,迅速的扑灭这团“火”。让大脑中“抽烟的奖励”,这个信念,慢慢的消失。

形成一个新的习惯:不抽烟的自己(新提示),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律的人生(新奖励)。不仅仅是戒烟,戒掉其他坏习惯,也同样可以尝试这个方法。

一切问题,都离不开人性

经常看到家长留言:“不知道如何让孩子更听话懂事,催学习、催吃饭、催睡觉,有操不完的心。”真的只是小孩子才会管不住自己吗?

很多大人同样有这些难题:

决定不熬夜,但还是凌晨过后还是捧着手机不肯放下;

想要早起运动,结果闹钟响了,坐起来关了发呆30秒,决定还是再睡一会:

不想对孩子大吼大叫,但脾气一上来就控制不了……

需要戒掉的“坏习惯”,说到底,都是因为不够自律。如果你想要有培养好习惯的自制力,和改掉坏习惯的行动力。不妨学习NLP。无论是工作学习上,想要克服惰性、避免重复犯错;还是生活上,戒掉容易“情绪化”的毛病、减少和伴侣孩子发脾气,都可以用更多的方法,诸如次感元、冰山原理、沟通模式……去觉察真实的自己,发现行为背后的真相,找到精准有效的解决方法。

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与幸福,体现在能否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制力。一切问题,都离不开人性。懂人性,是你最好的选择。

如果你学习如何更加了解自己、探索自己的潜能、学习更多与生职场人际关系的技巧,推荐你来学习。

NLP专业初级文凭-线上课2021年1月早鸟优惠-第2届

RM1,600.00

SKU: 56519-7-NLP专业初级文凭-线上课2020年12月早鸟优惠 分类: , ,
阅读更多

情绪管理的奥秘(2022年)

RM2,100.00

SKU: 56132-7-情绪管理的奥秘2021 分类: , , ,
阅读更多

ANNIE 家族系统排列(2021年)

RM1,900.00

RM 1,900/一人

RM 3,000/ 夫妻

SKU: famiconste20210312 分类: , ,
阅读更多
声明:本站发布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尊重原创,人人有责。 本网站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或立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由于立即发布操作,我们无法实时监控所有文章。 如有侵权,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emr@emr.my 以进行删除。
为了改善您在我们的网站浏览体验,请允许我们运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