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也是人,觉察自己的人性弱点是否影响决策
其实每个人只是凡人,难免有人性上的弱点,例如:喜欢被肯定、被赞美,对于擅长讨好自己的部属,可能会比对其他人好一些。另一方面,主管掌握决策的权力,也必须对成败负起最后责任,所以,惯性上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比较好,但这样也可能形成「武断」或「专制」的偏颇。
管理者必须诚实的面对自己在性格和情绪上可能的缺失,透过不断的反省去修正自己因「人性」而产生的决策落差,才能避免陷在这个错误的循环之中。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合不合得来很重要吧?管理者为成败负责,当然需要在工作上能主导一切,不能配合就让他离开,有什么不对?
坦白说,对于用人「没有绝对对错」,但如果管理者能更多元、广泛的包容人才,你的组织就有更大的发展潜能。另一方面,现在的社会风气,工作者追求自我实现的想法远甚于被一个工作给限制,如果管理者不能开明、诚信,很难吸引到愿意跟随我们的团队。
领导日常的 4 个习惯,让成员足以信赖你
不同的性别、个性、专业领域、工作历练,会形塑出不同的领导风格,但「信任」一定是其中的共通因素,让团队成员足以信服,达成有效领导的关键。你可以检查自己4个领导习惯,如果都有做到,日积月累就能建立团队之间的信赖:
-
跟部属再要好,决策都以团队利益为优先
与组织中任何人共事,都不应因私交影响公事,管理者可以与同侪及部属保持良好的互动交流,但在公务决策则要坚持专业,以团队整体利益为判断依据,信守「言行一致」的原则,让团队成员对于领导者的诚信有绝对的信心。
-
部属的意见和你不同,就回归团队成员的专业
当遇到团队成员与自己的想法不同,不应该依据个人偏好强势贯彻指令,而是考量成员的专业,充分了解并尊重不同意见,以沟通达成最大共识。唯有共识能够让组织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
-
如果执行过程有误,由管理者一肩扛下
任务执行的过程如果遭遇困难、或是可预见的结果不如人意,管理者就要站出来、一肩扛下,带领团队持续的克服困难,追求达成团队的目标。即便团队成员有疏失,不能急着究责,给予机会学习和成长,让团队从领导者的协助中进步,也感受到相互的信任。
-
慷慨分享任务成果,荣耀整个团队
当团队获致一定的成果,领导导者要能慷慨地与大家分享,让成功荣耀到团队的成员而非仅只自己,更要以每一次的成功分享、激励团队追求下一次更大的成功。
总结来说,一位好的领导者除了自己的特质以外,更要坚持建立自己与团队的互信基础。互信与相互合作的精神愈强烈,愈能够为团队带来更有效率的力量,反之,即使每位成员都非常优秀,也会因为缺乏互信、彼此消耗而无法成事。
EMR提供多种个人提升课程与工作坊,如果你在寻找着能帮助自己达到目标且能解决你的目前面对的困境,这边有适合你的选择:
课程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