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产生负面情绪时,抱怨就是最简单的发洩方式:「都是他的错」或是「我好倒楣」……每个人都一定听过、说过类似的话。
但若要肆一选一件对事情最没有帮助的行为,大概非「抱怨」莫属。大多数人都知道抱怨其实没有意义,但老会做同样的事。
总觉得一切都不如意,好像全世界都与自己做对一样。容易对小事发怒、对什麽事都可以挑剔,但是事情却从来没有好转。后来才懂,原来其实只是看不顺眼自己罢了。
从抱怨到放下的关键:不再过分严肃看待坏事
不过现在的他已经不常抱怨了。这并不是说修养变好,或是因为自己的身上没有坏事发生,是因为他开始不再那麽过分严肃地看待「坏事」。
并不是说要把坏事当成一件好事来看待。因为自己无法认同的东西,再怎麽努力也说不出好听的话,勉强说了也会让人感受得出来,就像是面对不好笑的笑话所发出的笑声一样,甚至给人有种假惺惺的感觉,而是他学会用比较轻鬆的心情去看待坏事的发生。
有时候肆一会把好与坏想像成是一个圆圈。
好与坏一个接著一个,不断环绕在我们的生命裡头,没有一定的频率,有时候好的部分多,有时则是坏的占多数。它们都是生命裡的常态。而它们也常常是并存著的,很难去筛选出只要好的,而不要坏的。
更因为,再怎麽去努力也无法阻止坏事不发生,世界本来就不是围绕著自己运作,包含了太多的未知,因此如何迎接坏事的发生,或许才是自己能做到的部分。
面对无法掌控的事,可以让自己去做到的是「接受」。
「抱怨」的反面不是「讚美」,而是「接受」,然后才有机会跟其他的作为连结起来,变成正向的指引。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记忆起好事。
每回发生一件不好的事情时,就要提醒自己去记起一件好事。
这麽做不是为了要用好去消弭掉坏,因为发生的已经发生,无法被当作不存在。而是面对无能为力的事情时,记忆起好可以去提醒自己──「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好坏并存,会发生坏的事、遇到不好的人,但同时却也不断与好的事物相遇」。
人生就是这样,每件事都是必要的发生、必要的存在,没有该与不该,只有自己怎麽看待。偶尔的抱怨可以看作是一种情绪的宣洩,但常态性地怨天尤人只是对自己的一种消耗。
就因为有好事的发生,所以才会肯定坏事的存在;但也因为有坏的,所以才让原来的好得以被感谢著。不严肃地看待坏事,是因为知道其实有更多的好事。若能这样想,坏事也会过去得快一点。把「记忆起好事」看成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不视去想著希望事情都只有好的,而是觉得一切总会变好。
不只是让好事发生,也让发生的事能够变好。
声明:本站发布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尊重原创,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