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
许多心理学的研究都将情绪与生理变化联系在一起。因而也出现了一些关于情绪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后人称它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所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坎农-巴德学说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应,而产生情绪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从而在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而由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个体的生理变化。
根据这些理论我们发现,情绪受到各种生理部位的影响,也对生理产生反作用。

1、面部表情对情绪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颧肌(脸颊区)和轮匝机(眼区)是指示微笑的;皱眉肌(额区)活动能更好的辨别与愤怒和厌恶有关的概念;提肌的活动(鼻区)是与厌恶有关的。由此可以看出人的面部表情是与特定的面部肌肉活动有关的,特定的情绪能够激活相应的面部肌肉活动从而产生一种情绪。
反过来控制面部肌肉的活动时也能诱发出相应的情绪,研究者在控制被试的嘴部动作实验中,让被试用嘴唇或牙齿咬住一支笔,前者可以控制不产生笑的动作,后者可以让被试产生嘴角上翘类似微笑的嘴部动作,然后给这两组被试评价漫画或情绪类型的句子,结果发现微笑组更能理解漫画的幽默含义,微笑的被试阅读描述愉快事件的句子比阻止微笑的被试阅读时理解的更快,对描述不愉事件的句子的理解,不微笑的比微笑的要快。

2、躯体动作对情绪的影响

很多社会现象都表明,体育锻炼能够提高人的气质和自信心,Grube提出,自我概念的变化与游戏和体育课程有关,参加有组织的体育运动能使小学生的自尊得到提高。Crew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与习惯坐着的人相比,经常从事身体活动的人更少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反应,若有应激反应,也能尽快从中恢复过来。研究者将被试分成两组,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一组要求他们背部挺直并高举肩部,另一组要求他们头与肩都是低垂的,执行完任务后故意告诉两组他们已经提前并成功的完成了成绩测验,结果发现处于低落姿势的人在得到好消息的自豪感比用直立姿势的人少,而且心境会更糟。
Cacioppo等人采用中性的中国象形文字作为材料让被试进行观察和评价,在被试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让被试按桌面的顶部或底部来控制手臂的伸展和收缩,结果显示出收缩手臂时对象形文字的评价比伸展时要更高,这可能因为不同的动作与不同的评价结果是有联系的。类似的研究还发现将拳头斜放于胸前并紧握时会让人感到发怒,垂头的时候会让人感到悲伤。

3、内脏活动对情绪的影响

解剖学研究已经证明了一系列的内感受器输入纤维,监控着内在生理器官的所有生理状态。其实心率、血压、胃肠蠕动等内脏活动通过神经传导将活动信息反映到了脑干、岛叶和躯体感觉皮层等脑区中,构成了情绪信号。研究者在核磁共振的实验中发现,被试胃动过速与核心厌恶体验有更强的正相关,而对身体侵害厌恶体验的相关就相对低些,生理分析和核磁共振成像联合显示了核心厌恶的体验与胃动速度和脑岛右前侧活动增加有关,然而身体侵害厌恶体验是与副交感神经使心脏活动降低和脑岛左前侧活动降低有关的。这说明外周生理的改变预测了这些中枢神经模式。
声明:本站发布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尊重原创,人人有责。

当家庭、事业、职业、生活常被情绪牵引着,造成情绪当了我们的主人,控制我们,次序颠倒了。现在社会面对的事情,必须先觉察情绪,找到主因是什么影响到及牵引到我。与情绪同在, 真正情绪会带给我们力量。有情绪证明还活着,如果没有情绪代表你死了。
当你排斥、压抑、控制情绪它会影响到你的心理和生理。当负面情绪来袭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很难受,甚至完全被情绪淹没、主宰,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为,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当被情绪牵引的时候会导致:

甚至会出现以下情况:

当你找到对的方法,与你的情绪共处,成为情绪的主人。


了解课程

在线询问了解更多? →


> 即时 Whatsapp 咨询
[:]

声明:本站发布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尊重原创,人人有责。 本网站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或立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由于立即发布操作,我们无法实时监控所有文章。 如有侵权,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emr@emr.my 以进行删除。
为了改善您在我们的网站浏览体验,请允许我们运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