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轻工作者,都怀抱着雄心壮志投入职场,希望能够为社会、世界做出贡献。然而总是在第一份、第二份、第三份工作跌得满头大包、全身是伤,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而灰心丧志,却忘了当初自己根本没有想清楚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在20-29岁这段期间所从事的工作,除了奠定基础、磨练专业,更是决定未来是否能够成就梦想的关键。
全球顶级的管理顾问公司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总裁暨执行长Rich Lesser,特别在LinkedIn网站上撰文分享,从自身毕业开始担任P&G产品开发到进入BCG担任面试官,至今32年所得来的「工作选择学」。他建议年轻工作者如何选择一份「对」的工作?如何比别人早20年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正式踏入一份工作前,要先问自己:「这份工作让自己有冲劲吗?」这个问题,也许不少人会嗤之以鼻,认为「为什么要接受不喜欢的工作?」但这常常是年轻工作者选择工作时会发生的错误,因一旦不知道怎么选择工作而陷入恐慌,很容易会在世俗的压力下,做出符合外界期待的选择。不要低估所热爱的工作所带来的能量,工作者会因为它而富有创造力,以及拥有强烈的企图心,成为团队中重要的贡献者。
再来,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可以帮助厘清这项工作机会是否有助于成就未来的志业。
一、是否拥有丰富学习机会?
20-29岁这短短十年的时间,是投资自己、培养多元能力的重要阶段。因为这段时期,不需要额外负担家庭、房贷等沉重的压力,多抓住学习机会将会是上策,尤其在全球化时代,产业动态瞬息万变,因此需要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及学习能力,避免自己在一个地方停滞不前而被淘汰。
若要成为无可取代人才,不能只是专精于某项技术,而需要了解各方面资讯。例如,多数的工程师,只会期望自己能在最短时间,将主管交办的工作做到熟练,进而努力让工作成果良好,但一个具有潜力与企图心的工程师,会不断地精进自己的技术,持续超越自己,并且尽可能了解未来的技术趋势,做好未来职涯发展或工作表现的规划。
然而不仅是靠自我精进。若企业能够提供一系列的教育训练,同时鼓励员工勇敢地踏出舒适圈、冒险开拓新商机,就算失败了也不要紧,就代表这间企业不仅仅是把员工当作短期的劳动力而已,而是把当作长期栽培的人才,那就是值得选择的好公司。
二、是否能在公司有所作为?
马克.吐温曾说:「生命中最美好的两天,一天是你出生,一天是你发现你存在的价值.」问问自己,这是一份能让自己对世界产生影响力的工作,还是只是一份求得温饱的工作?或者只是为了追求名利的工作而已?当然,大部分的人们没办法成为贾伯斯那样改变世界,但是这不代表就不能努力发挥自己的力量,先让这个世界的一角变得更好,再设法扩散自己的影响力。因此,不要对于无法立即收到成果而耿耿于怀,也别太快局限这份工作内容的发展性。
三、工作与生活是否能够平衡?
虽然以最快速度达成自己的志业十分令人渴慕,但不代表不应该拥有自己的私人生活,包含健康跟社交生活。随着进入不同的人生阶段,原本对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可能没那么重要。在20多岁这段时间,无时无刻都在加班,甚至睡办公室,鲜少回去家乡探望父母或者与朋友聚餐,只为了能够在职场上拥有一番成就。如此经过几年后,很快就会发现,早早就罹患了慢性疾病、五十肩,家人、朋友的关系不再亲密。若不想让这件事情发生,尽管工作量再繁重,也要求自己要有一定时间的私人生活,拥有充足的休息跟经营亲友关系。
最后,请不要再花90%心力在写履历、准备面试,这些技术性事务,而是多花时间思考到底适不适合这份工作?做出正确的选择需要一定的时间跟努力,应该寻求广泛的意见,不只是老师、家人、朋友的意见,重点是现在或曾经待在这家公司的前辈意见,并且给予自己一段时间反覆思索、做出取舍。不要任意听信别人而是听从自己的「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完美工作。
原文出处:SmartLinkin 商务社群网
声明:本站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尊重原创,人人有责。
声明:本站发布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尊重原创,人人有责。 本网站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或立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由于立即发布操作,我们无法实时监控所有文章。 如有侵权,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emr@emr.my 以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