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

就是对有情绪的人提供一些他追求的价值,让这个人抛开情绪,例如“不要哭啦,妈妈带你去买冰淇淋吃,好吗?”或者“不要不开心啦,今天我请你吃日本料理吧”。这份交换,因为没有针对引发情绪的事情做过什么,所以只有短暂的转移效果,过后情绪又会回来。其实,这也就是“逃避”招数而已。

[/col]
[/row]

惩罚

用这一招的人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东西,是不应该有的。谁有负面情绪就是他的错,应该受到惩罚,所以对有情绪的人说话,里面充满惩罚的文字,例如:“你老是哭!再哭就揍你!”或者“跟你说话就要受你的气,我们还是不谈好了”。成年人之间的逃避不沟通,是最常用的惩罚对方的武器之一。身边的人不能沟通,使陷入情绪的人更受到隔离和孤独,更难跳出来了。

冷漠

有些人认为情绪问题是个人的事,其他人难以帮助,当他自己心情不好时总是独自一个人,所以碰到有情绪的人求助的时候,也是叫他们“自己搞定”。例如“这些事,别人帮不了的,还是自己冷静去想想吧”。这样的话,使有情绪的人就像坠入了情绪的黑洞一样,必须自己熬过这个困难阶段,感到十分孤单和无力。

说教

这一招是传统父母在无计可施时最常用的一招,就是对有情绪的人说大量的“道理”:应该怎样、什么不对……但是对事情的解决,或者情绪的舒缓完全没有帮助。他们坚持自己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嘴巴里说的都是无法反驳的东西,但是就没有提供什么有效可行的办法。有情绪的人面对着这些喋喋不休的人,情绪只会变得更差:“你这样真是烦死人了!”

NLP有一套技巧很有效果,不但能舒缓情绪,更能帮助有情绪的人在事情中有所学习,使事情更易解决,或者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自己会处理得更好。

四个步骤 }

01 接受

接受”—就是你注意到对方有情绪,同时你接受这个有那份情绪的他/她。这可以用类似以下的话表示出来:“我看到你有些不开心,愿意跟我谈谈吗?”或者“你的样子糟透啦!坐下来告诉我什么事吧。”假如你假装没有看到他/她的情绪,或者否定他的情绪(例如“你不要又闹情绪了!”、“什么事又发脾气啦?”等),你便是在把他推开了。”

02 分享

分享”—这一步里面,最重要的是先分享情绪感受、然后才分享事情本身:

他/她总是先说事情:谁人不合理、什么事不如意等,你必须把他的注意力迁移其他的情绪感受或者身体里的感觉上,例如“那你现在感觉怎样?”、“原来你受到委屈。上次我受到委屈的时候,我的胃部痛了,你的胃感觉怎样了?”、‘他这样对你,你感到愤怒或悲伤?”(当对方回答说是“愤怒”时,你继续问:“愤怒的背后是什么情绪?失望或无力感?”)

不断地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向身体感觉或者情绪感受上,待对方说出大约6个这样的词语时,你会发觉对方已经开始平静下来,或者声调降低了、身体的动作减少了。现在,你可以问对方引起情绪的事情了。当你明白了是什么一回事,你可以进入第三步。

03 设范

设范”—在这一步里,你先找出事情中你可以接受的地方,对之加以语言上的肯定。无论什么事,你都可以找到能够肯定的地方,例如“你觉得他这样说很不合理,难怪你这么生气啦”或者“你已经准备好这么多食物,天忽然下雨,你当然失望了”。一般情况下,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对方看事情的角度并做出肯定,或者干脆肯定对方的情绪(“事情不如意,当然会生气啦!”)肯定的行为会使对方说“是呀”、“对呀!”、“就是嘛!”等的话,这是说,在心理上对方已经认为你站在他的一边了。

接下来,你向对方指出事情中他需要改变的地方。你不可以直接地说出对方的不对,或者应该怎样做,因为这样你是把自己重新放在与对方对立的位置,使刚才建立出来的心理效果破坏你应该从对方的利益出发指出需要注意的部分,例如:“可你每天都要跟他一起做事,他每天这样不讲理你便每天生了气,你会做得很辛苦呀!”或者“你准备食物是为了自己与朋友们开开心心地过一天,老天下不下雨你无法控制,同是你可以控制‘怎样做才能够开心’这件事呀!”有了前面的肯定,你现在这样说,对方当然会容易接受改变了。

04 策划

策划”—就是对未来的行动做些计划,目的是让自己会有更好的表现。你用一句话做这个部分的概念基础:“凡事都有三个解决办法嘛!”你可说:“想想你怎样做他对你的态度会有不同?”或者“有些什么其他的选择,使你能够在雨天中也可与朋友有快乐的一天?”引导对方看到其他选择的可能性,对方的负面情绪便不会再出现,同时也会有更积极的表现,重新把事情的控制权掌握在手里了。

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越想摆脱,越会贴身随行。情绪没有好坏,只是有没有效果的问题!

任何行为或情绪如果不断地强化,至终它便会成为一种自动而调正的习惯;如果这些情绪或行为不给予强化,至终它们便会慢慢消逝。

借着正面强化,我们可以使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得以加强,也就是说每当呈现出所想要的行为,那么就奖励一番,这可以是一句赞美、一份礼物或更大的自由。

声明:本站发布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尊重原创,人人有责。 本网站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或立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由于立即发布操作,我们无法实时监控所有文章。 如有侵权,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emr@emr.my 以进行删除。
为了改善您在我们的网站浏览体验,请允许我们运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