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实用心理学】抱怨指责,损失的是自己
指责和抱怨并不能改变他人,只有尊重他人的观点、信念、价值体系,才能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得到他人对自己观点、信念、价值体系尊重。一味地抱怨指责他人,最终只会让自己失去别人的爱和尊敬,失掉朋友和良好的人家关系。把你的抱怨变成一种期待,生活将更加灿烂。
A是B的同学,两人关系不错,可是相处久了之后B发现A有一张婆婆嘴,遇事爱抱怨。在和A的交谈过程中,他总是有无数的理由来指责他人,来表明自己有多委屈。仿佛他的世界里,自己永远是对的,而别人总是错。于是,B渐渐地厌烦了听他的满腹牢骚,渐渐疏远了A,关系也不复从前。
正如NLP所说,每个人都会做当下对自己最有益的选择。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他自己的原因,而在做决定的那个当下这些原因在他们看来一定是正确的,对此他一定会有合理的解释,即使这些行为在他们看来是错误的。
上述案例中的A,他对自己的抱怨行为也有着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发泄情绪。而被他抱怨的那些人,对自己的行为也有着自己的解释,只是这些都不被A接纳而已。
抱怨和指责不能改变另一个人
只有由感官世界创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真实的世界。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信念系统,他们脑海中的世界(事实)都是经过自己的价值信念过滤了的世界。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每个人的价值信念系统自对自己有效,而不能强使他人接受。
所以,指责和抱怨他人是没有用的,除非他自己想明白。正如卡耐基所说:“一百次中有九十九次,没有人会责怪自己任何事,不论他错得多么离谱。我们用批评和指责的方式,并不能使别人产生永久的改变,反而会引起愤恨。不要责怪别人,要试着了解他们,试着明白他们为什么会那么做,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
每一个指责背后都暗藏着一个期待。
当你指责对方迟到行为的时候,你是在期望对方能够守时;当你抱怨对方房间脏乱时,实则是希望对方能够爱护卫生,保持整洁;当你指责对方报告做的不详细时,实则是希望对方能够更加完善好报表。
每一次指责和抱怨的背后,都暗藏着一个期待。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他的。因此,指责和抱怨得到往往不是对方的改变,而是对方同样的责备。看到指责背后的期待,切实地告诉对方:“我希望你…….”“要是这样做会不会好一点呢?”这样,你可以收获更圆融的人家关系。
我们因相同而连接,因不同而成长。
中国古语说“和而不同”。一个人坚信自己的观念正确,坚信自己的看法是对的,甚至坚定自己的生活态度,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在自身坚持自己看法的同时,也应该要尊重对方观念。
事先不了解他人的行为动机,理解他人的观念,随便抱怨和指责他人,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自己可以宣传自己的主张,以此影响别人。但是,如果他人的信仰、观念、做法、看法与自己的不
一样,也应该表示尊重,不可随意指责和贬低。
NLP说,我们因相同而连接,因不同而成长。相同的观点可以使像个人更加亲密,但是不用的观点却可以让人看到另外一种可能性,通过思维的碰撞,培养周密创造性的思维,促进相互成长。
指责和抱怨并不能改变他人,只有尊重他人的观点、信念、价值体系,才能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得到他人对自己观点、信念、价值体系尊重。一味地抱怨指责他人,最终只会让自己失去别人的爱和尊敬,失掉朋友和良好的人家关系。把你的抱怨变成一种期待,生活将更加灿烂。
(完——转自网络)